中青报客户端

  • 03版: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打破教育、科技、人才“各自为政”

打开“产学研用”对话新窗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2月04日   03 版)

    参赛选手在场外浏览赛事发榜单位简介和发榜选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摄

    “科学技术往往领先产业50年甚至更远。”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教师郑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科研热情高、想法好、有能力,“但学生开发出的新技术,我们觉得好,企业不一定觉得好,技术需要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而企业现实需要关注的和科研实验关心的,有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时差’”。

    企业有需求,学生有储备,高校有培育。该如何打破教育、科技、人才的组织壁垒,缩短互相交流的“时差”,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校、企、研成果转化“桥头堡”?在今年“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期间,三方坐下来,进行了一场面对面无“时差”的对话。

    “这是构建‘以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次好机会。”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交流座谈会上,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作为发榜单位代表之一表示,参与组织“揭榜挂帅”专项赛这一年,感触很深。

    “一年来,我们和高校师生全程保持密切科研联系,深度与参赛各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为参赛同学提供碳中和原创性前沿技术思路启发,组织参赛师生到低碳院CCUS实验室、中试车间进行实地交流,和相关研发人员一对一讨论座谈,帮助参赛同学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和选题的要求。”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负责人认为,这是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次有效探索。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卡脖子”技术,通过企业“出题”、学生“答题”、专家“阅卷”,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作用,打通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数字监管技术及应用)常务副主任王澎对“揭榜挂帅”专项赛高度评价。

    王澎认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在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预警问题时,时常面临‘缺标准’‘缺平台’‘缺数据’三大难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立足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领域所做的前期工作,为高校科研创新提供了相关必要保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今年发榜选题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预警策略研究”。选题发布后,他们收到了来自84所高校、128支青年队伍的踊跃报名。

    “‘揭榜挂帅’专项赛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汇集高校研究资源,打通了‘产学研用’合作通道,更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王澎觉得,这样的比赛应当再多办一些。“让更多企业和高校参与其中,形成高校-企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安杰在今年“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揭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发布的“英雄榜”,荣获了“基于强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城市低碳能源信息物理系统全景态势评估和风险主动防御技术”赛题“擂主”。

    回想起这一年参加“揭榜挂帅”专项赛的历程,他感慨万千,“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前往企业深度调研、第一次攻克核心技术难点、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向行业专家自信地展示研究成果……”

    张安杰说:“在这无数个第一次中,我们收获了成长进步,温馨和感动。更体会到了创新源于社会实践,脚踏实地方可担当致远。”

    近一年来,张安杰和团队成员围绕发榜方需求,多次前往相关企业开展调研。“我们发现真实场景远比仿真算例复杂,要做到创新有支撑、研究有方向、技术有实效、成果能落地。”这个过程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使他倍加珍惜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好机会。

    为了给青年人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各高校参赛团队获得更贴合实际需求的榜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下足了功夫。他们面向所内探测、通信、空间等各领域总体部门广泛征集赛题,以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实际中的“卡脖子”问题为导向,从工程问题中剥离出科学问题。精挑细选,披沙拣金,设计出两个题目,并为参赛团队提供了数据支持。

    借助本次比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也开展了一次面向国内高校优秀科研团队的技术扫描、人才扫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党委副书记李巍认为,“‘揭榜挂帅’专项赛为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前沿技术储备、青年人才引进、对外技术合作等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

    以比赛为契机,他们不但遇上了好方案,更发掘出了优秀人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在比赛结束后,已有1名来自特等奖获奖队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参赛选手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签订就业意向协议。

    打通渠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李巍觉得这样的比赛正是合作交流、广纳贤才的好机会。据悉,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下一步还将邀请获奖队伍进行回访,并促进青年学子与实验室基金项目的深度合作。

    “我们愿继续大力支持团中央和各高校青年科技创新服务和促进工作,积极参与‘挑战杯’等赛事活动,与莘莘学子共同探索新思想新创意,为科技创新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李巍说。

    于实践中求学,将所学印证于实践。张安杰作为学生代表道出了参赛学子的心声。“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揭榜挂帅’专项赛给了我们一个在求新求变中提升创新能力的机会,未来我们也一定会继续在千锤百炼中努力成长为科研栋梁,把自己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蓝图’,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04日 03 版

“硬核”企业遇上了“无畏”青年
打开“产学研用”对话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