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34架实体飞机或静静停驻在地面,或悬吊在空中,仿佛在向到来的人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航空馆,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和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

  早在195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就实现了“看飞机自由”。彼时,北航的飞机结构陈列室刚刚建成,是国内航空院校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飞机结构陈列室。据1956届的一位“老北航人”回忆:“帮忙把P51野马战斗机搬进校园,带劲!”

  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新馆开馆,设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空天走廊、神舟问天4个展区,馆藏300多件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大量被“解剖”的飞机机身、机翼、起落架、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等珍贵展品“集中亮相”。

  在放置了34架珍贵实体飞机的展厅中,“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占据“C位”。“它不仅是‘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最能反映我们北航人精神的一架飞机。”据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介绍,这架飞机是当时北航毕业生的一件毕业作品。1958年,北航千余名师生奋战100个昼夜试制成功了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忆往昔,“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场地,北航师生凭借空天报国、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精神,三个半月就把一架飞机做出来了。”韩国军感慨。如今,参与“北京”系列研制的北航1959届学生中,也走出了多位院士。

  “歼-10”战斗机、“黑寡妇”以及“鹞”式飞机是另外3件“镇馆之宝”。韩国军介绍,绰号为“黑寡妇”的P-61B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夜间作战的全天候战斗机。二战期间,它在夜间多次击落日军飞机,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架飞机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如今,它展示在案例最多、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北航博物馆。”

  走进“空天走廊”,见证“神舟问天”——在这里,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航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跃然眼前。从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开始,飞行器不断发展变迁。

  “东方红,太阳升……”从遥远的太空传来的旋律,如今依然响彻。“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空间站将成唯一,我们现在要张开双手欢迎全世界的科学家来中国空间站做客。”韩国军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俞希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