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持把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育并举,全力打造一支与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坚守师德师风,筑牢教育根基

  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关乎教师形象,更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校院两级分工负责的师德师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通过出台系列文件,如《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学校还建设了校外师德师风涵养基地和校内党史教育馆,采用“理论+情景体验”的方式,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此外,学校依托校内红色精神宣讲团,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师德宣讲、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师德学习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

  近三年,学校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

  完善引育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为了吸引、用好和留住人才,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形成了人事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学院具体推进、教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为引才、育才、用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引进人才方面,学校推进分类引进,逐步探索形成了专任教师、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分类引进的“333”模式。在培育人才方面,学校建设了3383平方米的教师发展场地,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蔚蓝计划”,建立了“4136”(“引航、扬帆、奋进、卓越”4个阶段,贯穿1种工匠精神,良好的师德师风、阳光的心态、健康的体魄3项素质,教学科研、技术技能、国际化、数字化、社会服务、开拓创新6方面能力)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培训和发展路径。在用好人才方面,学校通过一人一案、生活补贴、子女入学等各方面措施,让教师感受“幸福山外”的温暖,创造了安心工作的环境。

  学校还创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通过校外建企业实践流动站、校内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为教师开辟了技能提升通道。此外,学校还引入加拿大的教学技能工作坊,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等培训工作坊,选派教师赴境外学习访学等途径,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课堂教学技能。鼓励支持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提供优惠政策,努力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

  近三年,学校2名教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评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青年技能名师、4人获评山东省技术能手,8个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工作室获评“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博士60余名。

  实施多维评价,畅通发展通道

  教育评价是学校发展的指挥棒。学校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正向引导作用,结合办学类型、层次和教师成长规律,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学校坚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在职称评审、人才项目、评奖评优中落实破“五唯”要求,体现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在职称评审方面,学校探索实施了《校内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修订:一是在业务条件上,把论文必选改成成果多选,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发展,鼓励教师在擅长的领域发展;二是在评审范围上,从教师参评到人人可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行政人员单列指标、单独评审,拓宽了晋升通道;三是建立正常晋升、破格晋升、绿色通道等多元晋升通道,为教师的职务晋升提供了更多途径。

  近三年,学校共有85名教师成功晋升高级职称,212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这些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分配改革,提升幸福指数

  合理的薪酬及晋升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学校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调整绩效工资结构,实施导向更加鲜明的激励举措,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鼓励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构建各类教职工公平合理的薪酬晋升机制,进一步探索协议工资、年薪制、项目工资等薪资实施办法,建立体现贡献度和获得感相匹配、教工利益和学校利益同增长的激励机制。适时对薪资体系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每年迭代升级《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注重分类考核,强化业绩导向,引导教学单位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按照不同岗位要求划分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绩效标准。加强正向激励,强化贡献导向,对在教科研、技术技能、育人成效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和贡献的教职工个人或团队进行了重点奖励,推动人才评价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不断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师资队伍,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