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7日 01版)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万个,与2018年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记者注)相比,增长52.7%,从业人员42898.4万人,增长11.9%,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从业人员17956.4万人。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今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经济发展呈现诸多积极变化
作为新时代一次重要的国家经济“体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反映出,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比2018年年末增长了52.7%,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增长57.4%;全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404.9万个,比2018年年末增长23.8%;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数量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比2018年年末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康义表示,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的积极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沉甸甸的成绩。一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收获新成果,协调发展呈现出新格局。另一方面,全面绿色转型展现新气象,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康义认为,“这些成绩既是我们过去5年,上下共同努力、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是未来我们继续稳步前行、行稳致远的底气”。
但他也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康义说。
“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在内容上新增了对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三新”经济的普查内容。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的比重为17.73%。
以数字经济为例,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冠华提到《公报》中的一组数据:2023年年末,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10.9%;全国共有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6.2万个,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的9%;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
“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制造和数字应用优势明显,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较好,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王冠华说,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产业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稳中有增。《公报》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898.4万人,比2018年年末增加4574.8万人,增长11.9%。“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冠华说。
同时,我国的就业人口正不断从第二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从《公报》数据来看,2023年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429.5万人,比2018年年末减少826.3万人,下降4.8%,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26468.9万人,增加了5401.2万人,增长25.6%。
在王冠华看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分工变化都是影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重要原因。“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她提到,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相应发生变化。此外,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工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而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些工业生产环节,像设计、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
同时,王冠华也强调,当前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就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要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我国常规年度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公报》发布,国家统计局也对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据了解,修订后的2023年GDP为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增幅为2.7%。
这是否会对2024年经济增速产生影响?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指出,2023年GDP的修订幅度与前四次经济普查的修订增幅相比是最小的,反映出随着统计调查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常规年度统计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
同时,根据我国现行GDP核算方法规定,GDP初步核算主要是采用相关指标增长速度来推算,即在初步核算2024年GDP时要以2023年GDP修订数为基数,利用不同行业相关指标增长速度来核算。“所以,尽管2023年GDP修订数在总量方面会有所变化,但对2024年GDP增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蔺涛说。
本报北京12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7日 01版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万个,与2018年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记者注)相比,增长52.7%,从业人员42898.4万人,增长11.9%,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从业人员17956.4万人。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今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经济发展呈现诸多积极变化
作为新时代一次重要的国家经济“体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反映出,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比2018年年末增长了52.7%,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增长57.4%;全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404.9万个,比2018年年末增长23.8%;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数量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比2018年年末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康义表示,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的积极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沉甸甸的成绩。一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收获新成果,协调发展呈现出新格局。另一方面,全面绿色转型展现新气象,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康义认为,“这些成绩既是我们过去5年,上下共同努力、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是未来我们继续稳步前行、行稳致远的底气”。
但他也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康义说。
“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在内容上新增了对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三新”经济的普查内容。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的比重为17.73%。
以数字经济为例,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冠华提到《公报》中的一组数据:2023年年末,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10.9%;全国共有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6.2万个,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的9%;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
“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制造和数字应用优势明显,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较好,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王冠华说,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产业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稳中有增。《公报》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898.4万人,比2018年年末增加4574.8万人,增长11.9%。“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冠华说。
同时,我国的就业人口正不断从第二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从《公报》数据来看,2023年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429.5万人,比2018年年末减少826.3万人,下降4.8%,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26468.9万人,增加了5401.2万人,增长25.6%。
在王冠华看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分工变化都是影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重要原因。“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她提到,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相应发生变化。此外,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工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而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些工业生产环节,像设计、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
同时,王冠华也强调,当前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就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要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我国常规年度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公报》发布,国家统计局也对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据了解,修订后的2023年GDP为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增幅为2.7%。
这是否会对2024年经济增速产生影响?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指出,2023年GDP的修订幅度与前四次经济普查的修订增幅相比是最小的,反映出随着统计调查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常规年度统计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
同时,根据我国现行GDP核算方法规定,GDP初步核算主要是采用相关指标增长速度来推算,即在初步核算2024年GDP时要以2023年GDP修订数为基数,利用不同行业相关指标增长速度来核算。“所以,尽管2023年GDP修订数在总量方面会有所变化,但对2024年GDP增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蔺涛说。
本报北京1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