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领域又迎来了新的政策积极信号。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上的“机构设置”中新增了“低空司”。据了解,低空司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设立的职能司局,其全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司”,具体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
所谓低空经济,就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的空域范围,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一词成了政策文件中的常客。从年初“低空经济”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再到如今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经济加速发展的积极信号接连释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未来几年,随着低空飞行活动逐渐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我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一端连着高端科技创新,一端连着低空飞行应用,绿色低碳、跨界融合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特点。”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金伟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现在发展低空经济正当其时”。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在技术上已不存在明显门槛,但在监管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进步和完善的空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路空协同立体交通分会副会长高远洋看来,我国的低空经济尚处于环境建设及发展起步阶段,尤其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
以通用机场建设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在册通用机场仅有449个。“在城市及城市周边的通用机场更是少之又少。”高远洋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城市空中交通是未来低空经济发展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场景,需要在城市及城市周边建设更多通用机场及城市空中交通垂直起降场,来更好地满足相关低空飞行活动的需求。
政策制定者已对相关问题有所关注。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等相关部门已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接下来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发力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12月2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近日,低空司负责同志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和有关中央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低空经济典型场景应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并就推动低空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进行交流。此外,低空司还于近日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低空司负责人在会上与通信、导航方面的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就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进行了交流。
同时,近期多项顶层设计提到了“低空经济”,其中也大多聚焦基础设施建设。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称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被纳入。12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则强调,2025年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就包括要“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