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的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在1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对去年我国的财政运行情况作出评价:总体看,全年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上述结论的得出,有着扎实的事实基础。收入方面,虽然受到需求不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负增长、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2024年前9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了2.2%,但从10月开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社会信心有效提振,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逐月回升。廖岷总结,2024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财政收入可以完成预算目标。
支出方面,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据廖岷介绍,2024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过3.8万亿元,教育支出超过3.6万亿元,两项合计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左右,农林水支出也超过2.2万亿元。“财政部门加强资源统筹,保持支出强度,重点领域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廖岷分析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划之年。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新的一年,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财政政策如何发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相关工作时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也对上述工作部署作出了回应。廖岷说:“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他表示,“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的“力度、效率、时机”3个方面。
具体来看,在力度上,财政部门将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在效率上,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通过推动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保体系、培育新的消费行业、改善消费条件等来支持提振消费;加大对教育、人才、科技攻关等领域的支持。在时机上,将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让政策发挥最大效能。
在这一系列政策中,提高财政赤字率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廖岷介绍,确定财政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
2024年年初,我国制定的财政赤字率预算为3%,赤字规模为4.06万亿元,以此为基准,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会超过3%。而考虑到2024年还有新增的3.9万亿元专项债,还增发了1万亿元的特别长期国债以及用于隐性债务置换的2万亿元专项债,部分学者和研究机构预计2025年赤字率提升的空间会更大。
对此,廖岷表示,2025年财政赤字率的具体数字,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后向社会公布,但是赤字率提高的目的、条件以及考虑的因素都有充分的论证。他尤其提到,目前我国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廖岷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一方面,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健康、可持续;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我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提高财政赤字率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廖岷强调,赤字率提高后,可以更多利用财政空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而随着赤字率的提高,再加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带动更多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的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增加。“更多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就业和消费,以及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