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母亲,呕心沥血
,含辛茹苦,把孩子培养成哈佛或是斯坦福的博士,却不得不舍弃自己的事业甚至工作;有的女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在品尝事业成功的喜悦的时候,却不得不心怀愧疚地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胡大白,却在这两件事情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是那样完美地把这二者结合在了一起。
校长
在郑州市南郊,有一所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这里高楼林立,花树掩映。学校的500个教室都配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拥有30多个可同步联网的多媒体电教室,还有20多个语音室、40个计算机房。这里还有国内一流的信息图书大楼、四星级标准的国际交流中心和可容纳5000人的多功能体育馆,以及河南省独一无二的音乐厅。这里就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胡大白就是这所大学的创办者和校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有着5亿多元校产的大学,却没用国家的一分钱投资。这是胡大白以伤残之身、用30元钱起家办起来的。
1981年,时任郑州大学讲师的胡大白受学校派遣到外地授课,不幸烫伤,在病床上整整躺了3年。性格要强的她不甘心就此成为被国家养起来的人。当时,刚刚施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让她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她用仅有的30元钱办起了第一个高教自考辅导班。第一年虽然只招收了100多名学员,但87%的高通过率却使胡大白一炮打响,声名远播,第二年即达到2000多名,第三年就猛增到5000多名。从高教自考辅导班到黄河科技专科学校再到黄河科技学院,“雪球”越滚越大。如今,学校内设有12个学院、41个专业,在校生达1.7万人。2000年,胡大白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妈妈
胡大白不仅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杰,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妈妈。
胡大白有两儿两女。两个儿子先后从北大毕业赴美国深造,如今都已取得博士学位,两个女儿也都工作出色,生活美满。小儿子杨保中还是1992年第33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赛的金奖得主。胡大白对子女的爱是博大而深沉的。谈起对孩子的教育,她认为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让孩子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下有4个孩子,上有3位老人,很长一段时间,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只有100元。为了生活,他们工作之余在房前屋后自己种菜,甚至自己发豆芽、磨豆腐。为了保证孩子和老人的营养,她们不得不自己养鸡……就是这种艰难而乐观的“日子”,却春雨润物般地滋养着孩子们健全的人格。
1981年胡大白身负重伤、卧床不起的时候,小儿子只有6岁,大女儿也才十几岁。这飞来的横祸足以摧毁一个家庭,但胡大白却让自己和全家从中得到了升华。如今已经做了母亲的女儿谈起父母,依然充满了深情。她说,母亲的坚强和父亲的温和,以及父母之间的相亲相爱,相扶相助,使我们由衷地敬佩父母,也深深地爱着父母。
校长妈妈
母亲总是最怜爱孩子中的弱小者。既是母亲又是校长的胡大白,对那些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残疾孩子更有着一份特别的关爱。
一位名叫王春芳的女孩,因患佝偻病,17岁了身高只有70厘米。她从广播里听了胡大白的事迹后,鼓起勇气给胡大白写了一封信。胡大白接信后很快回信邀她入学。王春芳在完成中专学历后,又顽强地参加了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取得了大专学历。毕业后,学校又破例让她留校工作。颇具音乐天赋的盲人学生耿继涛,在学校为他举行的“耿继涛独奏音乐会”上动情地说:“我的不幸,是上天夺去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幸福,是胡校长圆了我的大学梦。她不是我的母亲,却胜过我的母亲。在今天这个大会上,我想叫一声:‘校长妈妈’!”
多年来,先后有290名像王春芳、耿继涛这样的残疾青年,从黄河科技学院接受了不同学历的教育,并走上了自立自强的生活道路。
200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接见“中国十大女杰”时,亲切地对胡大白说:“你们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两万多名大学生,还为残疾青年、灾区学生和下岗女工做了不少事情。”
这是党和国家对胡大白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