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只是温州柳市一个手艺不错的小鞋匠;20年后,他成了温州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头之一。南存辉的发家史无疑充满着传奇色彩。除了这些,南存辉还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头衔和名誉: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十大管理英
才,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而至于温州当地的各种头衔则更多。
从他修鞋匠到“中国富豪”的传奇经历,以及把私营企业带进现代化程序的作为,南存辉是公认的“中国新兴民企代言人”,并被列为“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名青年人物”之一。
今年42岁的南存辉,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一个农民家庭,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他的童年也过得极其清苦。南的父亲除了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还有一手修鞋的手艺,每每利用农闲的时候走街串巷去帮人修鞋,挣些零用钱补贴家用。然而纵使这样,一家人的生活仍处在温饱线以下。
生活的艰辛使南存辉早早地以“修鞋匠”的身份接触了市场。而这一年,南只有13岁。
在修鞋这行当,南存辉一干就是3年。也正是这三年的修鞋经历,南存辉从客人口中听到了低压电器行业的前景,敏锐的商业直觉,使他转向了这片全新的天地。
与众多创业的浙江人相同,从最初的“求精”开关厂到现在的正泰集团,南存辉也同样经历了太多创业的艰辛:“地铺之交”、“三顾茅庐”、“三口锅的故事”……可以说,浙江商人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在南存辉身上都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正泰集团已由创办时的5万元资本、8个人发展到拥有1万余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正泰的三幢大楼见证着南存辉事业三次大的转折。
1993年9月,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大厦在乐清市柳市镇落成。虽然称之为大厦,其实只有5层,在到处高楼林立的如今,建这样一座楼已经算不了什么,但这座楼却是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划时代标志,因为这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产物。大厦落成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多达48家,仅中央电视台就来了两个摄制组。正泰负责宣传事务的廖毅说,就是从那天开始,正泰开始真正被新闻界关注。
1998年,南存辉投资2.5亿元在龙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造了正泰成套设备工业园大楼。正泰加工厂从凌乱分散走向了集中生产,这标志着正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同年,全国工商联对会员企业进行调查排序,正泰名列当年全国民企综合实力500强第8位。
2001年建成的正泰高科技工业园是南存辉在温州建造的第三幢大楼。这是温州第一个具有现代化工艺装备的智能化管理的高标准环保型厂区。这座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的大楼,占地200多亩,投资5亿元,成为了正泰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在这里显示了温州民营工业从量的扩张发展到质的提高。
1991年开始,在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之后,南存辉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经验,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打破单一的股权结构。通过不断地“稀释”家族股权,吸纳新的股东。与此同时,在正泰具备了一定知名度后,许多企业看好正泰品牌,纷纷加盟正泰。股东人数逐渐由原来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
通过引入家族资本稀释创业者股份,引入社会资本稀释家族股份,通过配送股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并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使正泰迈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从一个传统的家族企业转型,逐渐成为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家族”,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做企业要像做人一样”,正泰的发展处处渗透着南存辉的追求:追求和谐,讲究稳健。在南存辉看来,赚钱是企业的一个目标,但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看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假如只想着一个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把地球都拿回家去也没有用。”
据不完全统计,正泰集团已累计向希望工程、山区扶贫、慈善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亿元:2001年,正泰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浙江省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2003年,倡导成立“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南存辉捐资2000万元;2004年,他与国内26家民营企业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发起,成立“中华红丝带基金会”,认捐3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发起,正泰集团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200名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在南存辉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对联:世长势短,在世莫仗势;人多仁少,做人须存仁。
一个最具现代气息的温州商人,骨子里依然保持最传统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