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0月1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团甘肃省委书记王永前访谈录
2005年10月15日 02:09:06

本报记者 狄多华

  “当前共青团工作到底应该如何抓?”由企业老总、政府经济部门领导转任团甘肃省委书记的第一天起,王永前就苦苦思索着这一命题。

  “先铺下身子调研!”王永前带领团省委职能部门负责人,本着“查实情、听真话、理思路”的原则,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后,把自己和团省委未来很长时间的工作目标锁定在抓
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上。

  对此,有人质疑,有人观望,有人喝彩。本报记者专访王永前,试图破解其中深意。

  记者:“出力不讨好”,这是不少人对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看法,不知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抓基层组织建设的?

  王永前(以下简称王):这一工作思路的提出是源于我们这次扎实系统的调研。调研中我们为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精神所感动,也为基层团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而忧虑。梳理我们的调研所得,大家一致认为,抓基层组织建设,该是我们当前工作最佳的切入点,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主线,也是解决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共性问题的根本举措。提出后,我们切实感到,这一思路,与团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甘肃省委“保障抓党建”的精神是一致的。

  记者:怎么想到了调研?

  王:对共青团工作,我是一个新手,我是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一贯反对人云亦云,我坚信眼见为实,只有吃透情况才能明确方向。再者,我也想让团省委机关的同志借此机会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是否落到了实处,在团省委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查实情、听真话、理思路”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调研,不怕影响别的工作吗?您和您的同事们都看到了什么?

  王: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思路,少走弯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多月时间,我们深入8市24个县、区和4家大型企业调研,可以说满载而归。基层团干部对待工作的热情、激情和克服困难的主动性,令我们感动。那一刻我坚信共青团工作有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为基层服务的责任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共青团工作的一些共性问题非常突出,我把它归纳为五点。一是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工作定位、工作方法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二是团建创新说的多做的少,“空壳支部”、“三无支部”仍然存在;三是团的活动方式和工作内容与时代需求不相适应,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四是部分团干部还存在创新观念淡薄、敬业精神不足、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五是团的各工作部门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没有形成全团一盘棋的工作局面,工作合力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与放松组织建设有关。要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记者:道理是不错,可抓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硬骨头,非一日之功。您有思想准备吗?

  王:思想准备自然是有的。从接手团省委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铁了心要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干。抓基层组织建设,非一日之功,不可能立竿见影,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但我们不能回避,不能绕着走,我是这么告诫自己的,也是以此和团省委机关的同志共勉的。找准思路,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我看抓基层组织建设,也未必就是一块硬骨头。

  记者:共青团干部都是成长期干部,尤其是团省委书记,注定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离开共青团岗位,抓基层建设,您不担心影响自己的业绩吗?

  王:你说到了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什么叫业绩?如果该抓的工作不抓,还有什么业绩可言。抓基层组织建设,是需要花费力气,见效慢,但我认为,只要我们下功夫去做了,有一些成效,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就是业绩。否则,专拣软柿子捏,找好干的干,出了一点暂时的成绩,能算是真正的业绩吗?

  来到共青团工作岗位,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哪一天离开,而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扎扎实实地做一点工作,无愧这一充满青春活力的岗位。人不能设计自己,不可经营自己,要发展就和自己从事的事业一起发展。

  记者:我们都说团的工作要有声有色,长时间抓基层组织建设,会不会让团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打折扣?

  王:有声有色是没错,可我们不能为了造声势而造声势,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活动少了,声势小了,而是各种评奖、表彰偏多,工作的重点没有放在工作的落实上。调研中,团干部们也形成了共识,共青团工作如果再不务实,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团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再者说,组织建设抓好了,各项工作有了依托,有了保障,做起来更加顺手,不仅不会让团的工作打折扣,反而会更加有特色更加有成效。

  我们此次提出抓基层组织建设也不是就组织建设抓组织建设,而是用组织建设这一主线去带动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

  记者:抓基层组织建设是您和团省委的终极目标吗?

  王:当然不是。它只是我们团省委工作的一个方面,是其他工作的基础,需要常抓不懈,需要和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

  记者:既然不是终极目标,请您设想一下,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会对整个甘肃的共青团工作有怎样的推动,或者说,您如何协调基层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

  王:融进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树立“大团建”的思路。我们要推动基层团建与基层党政工作的有机融合,与团的战线工作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就团论团、就组织抓组织,扩大工作视野,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整合工作力量。要把提高服务能力始终贯穿团建工作,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我相信,通过融合,必将推开团工作的新局面。

  记者: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干部在上任之后都会提出自己的施政方略,总是有这个工程,那个战略的说法,而您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不轻易转换频道”,怎样理解?

  王:我不想烧“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想玩什么概念,更不想因为人员的更替造成既定工作思路的中断。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一届团省委工作思路的提出,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以组织形式确立的,不是某个人的想法,作为中间接替工作的书记,我有责任把组织确定的工作目标落实下去,而不是急着提什么新的“战略”。战略是什么?战略是不能轻易改动的。甘肃十届团代会提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统揽,提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记者:说说您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王: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共青团工作领域广、战线长、任务重,存在有效资源和无限的责任之间的差异。我们对待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握紧拳头打品牌。我们要在全力抓好基础组织建设的同时,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

  共青团工作的对象在基层,根在基层,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基层。没有坚强的基层团组织做堡垒,开展任何工作是一句空话,不能持久。服务基层,我们不能仅仅一级讲给一级听,更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具体一点,我们将在创新农村团建、振兴企业团建、拓展学校团建、发展社区团建上下功夫,有效解决有组织无团员和有团员无组织的问题。在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上下功夫,发挥共青团优势,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团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夯实工作基石。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