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3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校园来信
唱歌跳舞不等于素质教育
2007-03-06
王淦生
    

    潘文新先生新近撰文《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透过中国素质教育“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表象,揭示出当前教育改革由于“责任的泛化和虚化”,以及各职能部门及具体实施者执著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造成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全局性主体迷失”,致使素质教育成了看上去很美,却无人问津的现实。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实施的艰难,除了潘文分析的种种原因之外,更在于它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终不过是一句美丽而虚幻的口号而已。撇开那些惯于在象牙塔中作各种精心策划和美妙设计、善于制造概念与设置定义的学者专家,不妨问一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的广大一线教师,他们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正因为对其一知半解甚至懵懂无知,遂使得素质教育最终成了“人人口中有,人人心中无”的空洞口号。

    去年暑期,随着新学期的开始,部分省市在中小学推行了“早九晚五”的作息制度。于是各大媒体齐声赞誉,认为此乃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力举措。原来推行素质教育是如此的简单,只须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就行。因为应试教育是以无端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无节制地耗费学生时间为特征的,所以反其道而行之,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素质教育了。按此思路,学生无须到校上课、学习上零负担岂不是到了素质教育的极致!

    有这么一所我熟悉的学校,原本身无长物成绩平平,但自打开展起“艺术教育”并在省市中小学生歌舞、体操比赛中夺得几项大奖后,便一下子声名鹊起,一份国家级教育报纸也以“素质教育绽奇葩”为题对此作了专题报道,这所学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遐迩闻名的“素质教育楷模”。实施“素质教育”而至于“楷模”,其推导公式便是:素质教育等于“传统教育”加“唱歌跳舞”。依此逻辑,检测一个人是否高素质,只要数一数他的艺术细胞便知。这样,我们要寻觅高素质人才也就方便得多了,只须直奔文娱团体歌厅舞厅就行。

    话再说回来,缩短学生在校时间、教学生绘画歌舞,毕竟还是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好事,往素质教育上联系,并未辱没了素质教育的令名。偏偏一些应试教育上的失败者,竟能将自己无法承担的“黑锅”也转嫁给了“素质教育”来背。有这么一所城市前些年高考成绩出现滑坡,主管教育的领导在总结教训时一口咬定这是素质教育惹的祸。因为“素质”的“教育”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高考成绩上一时的不如意,自然也就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了。但是否就可以据此推出它的“逆命题”:凡是考试成绩上出现不如意,就是因为开展了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的外延广泛涵盖面广,恰恰暴露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理解上的浅表化与功利性。即便是自上而下声势浩大被称为“中国素质教育的扛鼎之作”的“新课程改革”,说实话也仅仅属于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在多数人眼中,不过就是换了套教材而已,似乎一时难以撼动应试教育的根基。如果你以为素质教育在这类小修小补中就可以悄然而至,要么是你头脑中仍残存着“大跃进”式的思维,要么就是你太看轻各种习惯势力和固有模式的阻力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