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青山,面朝大海,两座圆顶型的核电机组矗立在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市。
这是我国与俄罗斯开展的迄今为止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田湾一号和二号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目前已投入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的商用核电站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一个新的中国核能源基地已经在这里崛起。
田湾与“年轻”二字紧密相连。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承担着田湾核电站的建设管理和建成后的商业运营。公司现有职工1039名,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87%,而且大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朝阳事业引来核电精英
31岁的王志兵199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来到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后,先被送到外语院校进行了1年的俄语学习,之后被派到俄罗斯进行了1年半的核电相关知识培训,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取得了核电站高级操纵员资格,成长为一名机组值长。
“田湾这支队伍很年轻,从开始建设到现在共招进600多名大学毕业生。我们当初选人的标准较高,好几个人中挑一个。他们成绩好、素质高,现在都是骨干。”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刘学斌提起这些年轻人有说不完的话。他说,现在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中,1997年和1998年毕业的最多。
冯兴利,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是公司办公室外事接待科科长。从在俄罗斯负责设备监造工作到回国主持外事工作,他不仅参与了无数次谈判和会议,还完成了几十万字的文件翻译工作。
31岁的崔方水是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最年轻的处长,2000年获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来到田湾后,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他很快就成长为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
“当初之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田湾,是因为我相信这里能给我一个钻研技术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崔方水说,田湾给了年轻人很多独立工作、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崔方水的话代表了一批田湾青年的想法。作为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核电正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开发的能源。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我国《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根据规划,在未来的13年中,我国将建设13个核电站,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装机容量。
主控室操纵员王君鹏说,核电有种魅力,经过完整的技术链条,很小的原料就能释放出很大的能量,这种魅力挺吸引自己的。他说,每当和别人说起自己在核电站工作时总有一种自豪感。
“学习型田湾”造就核电新人
田湾核电站建设初期,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公司只能从相关科研院所聘请老专家带领年轻同志开展建设,被称为“爷爷带孙子干活”。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向老专家请教,向俄方专家请教,向比自己小的同事请教,相互学习交流都是非常自然的事。
今年31岁的蒋晓华个子不高、肤色黝黑,不善言谈。但当谈及所从事的核安全监督工作时,他滔滔不绝。
199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蒋晓华,来到田湾后,最初的目标是做一名主控室值长。2003年下半年,因工作需要,他被任命为核安全处核安全监督科科长,负责田湾核电站建成后机组运行所必需的《运行技术规格书》、《事故规程》等3份最基本文件的编制。
编制文件,可借鉴的东西很少,而且大量的原始资料大部分都是俄文的。有人估算过,就是光把全部资料看一遍,一个人一年也未必能看完。
尽管如此,这些困难并没有难住蒋晓华这样的安全工程师。他们一边主动出击,查阅大量资料;一边与俄方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将所学习的知识与俄方运行人员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3份重要文件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在工作之余,蒋晓华还努力学习核电站操纵员知识,并在2004年2月通过严格的考试,成为田湾核电站首批高级操纵员。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因为牢记这两个字,田湾的每个人都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断学习。
田湾核电站的总工程师马一是上世纪50年代赴苏联学习核工业知识的老专家,他觉得田湾的年轻人现在赶上了好时候,所学有用武之地。他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很高:“因为有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们学习起来非常刻苦,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掌握语言和技术,现在许多关键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
新核电人诠释核电精神
“想知道5天4夜不回家,每天在大修现场至少工作18个小时的人什么样子吗?”这是维修处的一名职工在介绍“铁人”严巍峰时的开场白。
田湾核电站一号机组稳定运行191天之后,进入了第一次大修。维修处就是大修战斗的最前沿。严巍峰是3个维修小组的负责人,经常是上白班的走了,他留下;上夜班的走了,他又留下。
“大修前,我已经和爱人说好了,1个月就别指望我管孩子了。”严巍峰干工作就是有这么一股子全部投入的拼劲。其实,在一号机组正式运行前,严巍峰就有连续一星期在现场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的经历。
“热爱、建设、奉献、宣传”是田湾核电站的企业文化理念,田湾青年们的表现就是这8个字的最好注释。
维修处负责核燃料操作的葛科党对工作精益求精,因为有一次给俄方的设备开出11个不符合项,被俄方专家称为“不符合项1号”。
他说:“在田湾的几年历练,使我懂得了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智慧去工作,用心去积累,要把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元曾经说过:“2007年,田湾核电站将造出两个100%功率运行的‘太阳’。”
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在他们手中,第三、第四个“太阳”又将在这里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