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奥运会都会产生一批明星,一些流行词,还会让一些品牌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世界知名。像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就了日本的精工、美津农,1988年汉城奥运会则成为三星和泡菜从本土迈出国门的开始。
奥运会在本土的召开,无疑是这些品牌走向成功的契机,但如何把握住机会同样是门学问。在对汉城奥运会的回访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些声音。
李世基(韩国前体育部部长、韩中亲善协会现任会长):
关于品牌推广,中国要制定自己的战略构想。奥运会前,世界媒体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京,集中照明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机会,相信中国会成功推出自己的名牌产品,而且这也是极大提升国家财富财产的方法。
不可否认,中国已经有很多知名企业,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海尔、青岛啤酒等企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叫响。中国还有很多有名的产品,比如说,普洱茶、名酒五粮液等都可以开发成世界性的产品。《中国青年报》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发展自己。
权桂贤(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全球体育事务及公共关系副总裁):
不能期待一次奥运会就帮助企业把品牌提升到什么程度,那只是急功近利的想法而已。只有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专注结合到一起,才能实现奥运会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朴世直(前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委员长):
对汉城奥运会,我还是有些许遗憾的:当时我们非常希望利用奥运商机,树立一些有知名度的国际品牌,但由于构思比较晚,时间仓促,所以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其实利用奥运会商机推动本国品牌的成功案例很多,例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就了美津浓,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推出了阿迪达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耐克崛起。这些都是值得北京奥运会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