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
星期
文化旁白
文艺批评界的一场自我救赎
2008-01-08
郭之纯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7年过去了,我很怀疑它!”——借势于冯氏电影的再次火爆,对《甲方乙方》台词的这句反仿,正迅速成为坊间新流行。人们之所以纷纷怀疑这一年,大概是因为在这个年份中发生了太多的怀疑:在这一年,或大或小、或深沉或浅薄、或有益或无聊、或有结果或无结果的怀疑与反思、批评与求证、忽悠与反忽悠事件,实可谓不胜枚举。

    比较有价值的一次怀疑、反思和批评发生在年末,发生于文艺批评界的“高层”。12月中旬,在以“批评与文艺”为主题的北京文艺论坛上,一大批文艺批评家和作家、艺术家、编导等,对文艺批评现状提出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有记者描述道:“几十位与会者的发言中,‘困境’一词一再出现。”与会者普遍认为当下中国的文艺批评面临泡沫化、空洞化、诚信危机、丧失原创性、以金钱为目的等现实困境,甚或经受着“生存还是死亡”的拷问。据悉朱大可的演讲便以《忧郁的批评》为题,以文学批评家余虹的自杀事件为引,并直言“我不知道批评是活着还是死了,批评家们的生存现状面临严峻的挑战。”且自称“文学忧郁症”的病人,“我恳求你们,请你们治疗我吧。”从而使整个发言过程颇显悲怆。

    全面看来,之所以发生如此一幕并不是因为批评家们的矫情。时下“正统”意义上的文艺批评,确实正在暴露出越来越多且愈发严峻的问题。问题之一: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虽然各种出版物越来越多,进得了主流视线且又“值得一评”的作品却越来越少。问题之二:文艺批评的整体在影响越来越小的同时,名声越来越差。不过,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文艺批评本身出不了精品,其江湖地位逐渐沦落便势在必然。

    文艺批评的困境,缘起于批评家们的功利和浮躁。乍一看,文艺批评在当前的无用武之地,是受了以文学为代表的文艺作品普遍“垃圾化”的拖累,然而,这实则又有一种因果报应的逻辑隐含其中——长期以来,文艺批评对文艺发展没能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如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在本次论坛上所指出的:“商业赚钱原则渗入到当前的文艺批评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无穷无尽的作品讨论会变成了一个又一个作者‘捧角’会,‘树碑立传’会……这种以金钱为目的的商业逻辑,腐蚀了文艺作者和批评家,从而出现广告批评、红包批评、作秀批评等各种畸形”。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很像某些地方环保把关不严引进了太多污染企业,最后导致自己也不堪生存。

    众所周知,皮之不存,毛无所附,文艺批评并不能独立于文艺而独存。以文学为例,文学作品越精彩,以其为讨论对象的文学批评才有精彩的可能。而当前文学批评的现状却是:由于文学本身正日趋“垃圾化”,使文学批评简直成了“无米之炊”,或是只能停留在“小儿科”的水平上。当然,文学式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仅就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而言,文学批评可称文学的“啄木鸟”,有严厉的、眼里不揉沙子的批评家,作家才不敢懈怠,更重要的是某些文学投机分子才很难混进来。眼下的情况却是:由于出现了一些投机批评家、投机刊物版面等,一些原本的严肃作家沦落了,甚至一些原本不具备作家素质的人混进圈子且成了名角——严重的“逆淘汰”。这从2006年“韩白之争”所引爆的文艺批评界诸多糗事丑闻中可找到足够证据。由此可以说,文艺批评“啄木鸟”功能的丧失,使中国文学艺术的大树已是“病虫害”严重,堪称千疮百孔。如此背景下,批评家们想撷取一二高枝之花,难矣!是故,批评家们的名声乃至饭碗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其中某些人的短视而造成——此为功利和浮躁的表现和影响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艺批评家都掉进了钱眼,沦为了轿夫和吹鼓手。有些人的文化责任感、批评伦理感都很强,理论功底也很深,但问题出在某些人“食洋不化”。比如时下的学院派文艺批评家当中,许多人对西方的批评模式、概念体系等很熟悉,但某些人在解读和批评中国的文艺作品时,经常既不从作品本身的意义和文本出发,又脱离开中国的现实,而且不愿意与作者平等对话,只会居高临下地拿西方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模子去“套”,如此“套”出的批评文章看起来很唬人,实际上很无用——圈内人不想读,圈外人读不懂,与作品与现实都脱节,实际意义全无。显然,这并不是真正的文艺批评,甚至可称是学术泡沫。细究之下,如此玩概念、扮深沉,其实也是浮躁的表现之一种。

    自我怀疑是摆脱懵懂的开始,自我反省是进步的最根本动力。文艺批评界对自身的怀疑、反思和批评,虽然来得有点太晚了些,甚至有点“被迫”的味道,但这种自我救赎的努力值得肯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