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官员盛传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演讲,犹如进入“虎穴”,因为该校学生甚是挑剔,经常会让官员下不了台。近日,香港一位前政府官员在香港中文大学获授荣誉博士学位。中大的一部分学生在典礼中大声抗议,成了次日香港报纸的头条新闻。学生们认为前官员当年政绩不佳,而中大向他授予学位是一种“献媚”行为,因此多次打断前官员的谢辞。
可是,勇闯“虎穴”中也有官员的讲话学生特别爱听,这就是“年轻人勿沉迷炒股”论。此人就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一个财政司长的演讲,在许多人的预期中无非就是一些财政的运行数据。股市交易的印花税对香港财政收入有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曾司长应该大赞股市交易之好。但是,他的演讲却奉劝年轻人不应过分功利,沉迷于“炒股”。他认为,大学生要有时代的责任,要在工作和读书之外花时间去了解社会事务。还在谈起自己在读书年代做义工的经历,鼓励学生可以多参与帮助弱势群众的服务、为社会的问题抱不平。同时,他还希望学生能够多参与到香港的政治,加入政界和公务员队伍,提高香港的管治水平。
无独有偶。我们的教育部发言人也曾于去年年中表示“大学生炒股不宜提倡”。他的观点是,参与炒股不仅仅占用了大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般来说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缺乏抗风险的能力,一旦失败,那么大学生根据他目前的情况,难以承受他所能承担的后果。但是,他的观点显然没有前者来得生动,有说服力。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炒股可以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学生在炒股中可以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对今后的职场发展非常有好处。而且对于财经类学生来说,炒股还直接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水平。
但是,这些观点大多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除了美国和英国人外,绝大多数社会很和谐的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口炒股率极低。股市交易被认为是专业人士的差事。特别是以投机为目的炒股,更与普通民众无关。大学生谈哲学、政治的现象要比谈理财的多得多。虽然香港是一个商业城市,笔者的观察却是他们的理财观念还“落后”于大陆。根据香港本地的一些调查表明,虽然成年人买楼保值增值,做股市长线生意的比例不低,但年轻人参与率却不高。近期因大陆可能推出港股直通车引发股民数量增多,各种媒体就开始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一些医疗专家也提醒炒股可能引发的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
虽然目前仍未见到大陆年轻人炒股的比率、变化的数据调查,但是从长远来说,一个民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动物”,并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