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7日
星期

不要拿供求关系为房价说事

赵治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17    [打印] [关闭]
    这些年全国房价就像脱缰野马,丝毫不理会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和政府的调控,高傲地一路狂奔。涨势稍缓,一帮吹鼓手就摇旗呐喊:买房要趁早,房价只涨不跌,因为刚性需求的增加,将使供求关系更加失衡。

    拿所谓“供求关系”来忽悠消费者,其实并不新鲜。前段时间国内几个大城市突发“油荒”,“供求关系”那是相当的“失衡”了。发改委无奈同意油价上调之后,“油荒”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供给立马“改善”了。在这场可笑的价格挟制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所谓“供求关系”,不过是任某些利益集团打扮的一个小姑娘,“失衡”与否,全看他们索取利润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说到房地产,我确信存在一个刚性需求。“居者有其屋”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逐步享有的权利。但是,这个需求是来自部分人投机与炒作、少数人的N套房,还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套房?房价飙升最快的深圳,投资客一度占到总成交的80%以上,部分人持有住房过百套,这难道是一种健康的需求?对住房的终极需求在于居住,那些长年空置的大片住房,应该不是“刚性需求”吧?

    供求关系的另一端,还没有听到“刚性供给”的说法,大约因为经过开发商这一关,任何供给都免不了打折。去年12月初,有调研称开发商全国囤地约10亿平方米,而多数网民认为实际数字至少应增加几倍。

    最近又有报告曝出,1988~2005年,上海出让的土地可建面积4.21亿平方米,而1986~2005年,商品房建设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仅分别为2.57亿平方米和2.20亿平方米,商品房供应比可建面积少了2亿平方米!如果供给全部如期完成,即使不计1988年以前的存量和2005以后的增量,也足够2000万人(人均超过21平方米)的基本需要了。可是,约一半的供给被“截留”,市场被人为制造出虚假紧缺现象,房价扶摇直上也在情理之中了。现下,有人别有用心地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国家的土地政策限制了供给,事实上,只要违规运作仍在大行其道,房地产商就有办法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部囤积起来,房价仍会照涨不误。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具有唯一性的国家战略资源,作为依附其上的住房,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人民安居的权利,而不是投机炒作或GDP,国家理应也必须进行调控。即使在奉行自由主义的西方,也没有任由利益集团将房价肆意炒作到绝大多数人都望而生畏的境地,更不会容许任何藐视、歪曲、挑战甚至抗拒法律和政策的行为。腐败官员、垄断银行和无良商人勾结起来,一边囤地囤房,制造“供给紧张”的气氛,一边自买自卖,粉饰出“需求旺盛”的假象。买办学者、投机炒房客趁乱捡起“供不应求”的幌子拼命鼓噪,只为从房价暴涨中分利。

    不过,教条式地贩卖一知半解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拿供求关系作为攫取暴利的说词,不但过于卑劣,而且太没有技术含量,拜托赶快琢磨个新的花招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