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7日
星期
冰点时评

警惕"房地局"变成"腐败局"

冯海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17    [打印] [关闭]
    继上海市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原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朱文锦“落马”后,又有大约6名房地产系统的相关主管和骨干人士遭遇调查。其中,部分为上海房地局在职处级干部,另有几位已退休及调任上海市房地产协会的原房地局处级干部。(《上海证券报》1月15日)

    一个部门既有负责人“落马”,又有多人遭遇调查,公众对这样的部门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可能在上海房地局官员眼里,危机感主要来自上面,但在笔者看来,该部门的公信力正在遭遇严重挑战。房地局作为公共职能部门,拿纳税人的“俸禄”替纳税人“当差”,而一连串的腐败事件,说明这些“当差”的没有当好差,对不住“俸禄”。因此,纳税人就会对此质疑,而后来的“当差”人,第一要务就是消除纳税人的质疑、取得纳税人的信任。

    房地局为何腐败事多?很多人会认为与房价暴利有关,这有一定道理。去年6月,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开发商爆出楼市“灰色产业链”: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显然,暴利正在滋生腐败,腐败又反过来“养育”暴利。

    其实,笔者以为房地局腐败事多也与制度不合理和行业特点有关。从制度角度来说,从土地出让、项目审批、银行贷款到销售环节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少关卡,层层设卡的本意是避免权力独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很多制度性的关卡最后“卡”的不是违法行为,而是在“卡钱”——很多关卡实际成了开发商行贿与官员索贿的关节。

    而“卡”的后果是房价越来越高、房奴越来越苦、房屋质量越来越差、腐败事件越来越多。归根结底,制度不合理给了行贿者和受贿者以可乘之机。举例来说,一个地产项目所盖公章之多,在其他行业实属罕见,公章就代表权力,而这些公章背后就或多或少的隐藏着腐败。

    从行业特点来说,一是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每一个环节都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生着关系,这就给了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资金额度都过大,就给了官员诸多幻想去索贿。三是,地产项目涉及资金额大就意味着风险大,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开发商不得不寻找“保护伞”。四是,眼下房地产行业毫无疑问是暴利行业之一,地方政府在逐利,部分官员也就趁机大捞,这是大环境造成的。

    因此,治理房地产行业官员腐败,既要从制度层面去调整,比如说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透明度,也要像上海这样直接去反腐。去年,八部委曾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反腐”。而上海不仅调查现有官员的腐败问题,还对已退休和已调任的官员进行追查,这些行动一方面表明中央和上海方面反腐的决心,另一方面说明房地产系统已成为腐败高发区。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旗帜鲜明的指出,调控楼市最根本的做法是反腐。不把楼市矛盾主要归结为供需矛盾,而说成是腐败所致,郎咸平观点虽然有些极端,但仍值得有关方面认真思考。笔者以为,反腐战斗有必要在房地产行业提高战斗级别,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应该先从房地产系统试点。

    虽然说,目前房地局还是房地局,但有关方面要警惕房地局变成“腐败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