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点兵
博士带兵,众人拭目以待。何况陈光军还是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目前唯一的博士导弹旅旅长。
到任的第二天,就赶上该旅受领一项全员额、全要素的对抗演练。官兵们知道,新来的旅长是博士,都想看看他有啥“高招”。随着演练的推进,面对导演组设置的重重“障碍”,陈光军跑重点、难点号位,走一处指点一处,“难题”在规定时间内迎刃而解。
第一次“露手”,博士旅长让官兵们大开眼界。
旅长的椅子还没坐热,又赶上部队参加3年一次的军事训练一级旅考核。3年前,这个旅刚参加完千里机动和大型演练任务,就直接跨入军事训练一级旅行列,而这次参考的单位强手云集,个个来者不善,全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作为一旅之长,陈光军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考好了,是“一班人”守土有方;考砸了,“博士旅长”无能。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熟读兵法的陈光军在誓师大会上掷地有声:“如果因为我个人的问题而影响了考核结果,我主动辞去旅长一职!”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旅长能把自己逼上绝路,全旅官兵也人人成了开弓之箭,训练场处处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理论考核是检验的重点之一,陈光军联系了多家军事院校和兄弟部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的考核试题,把办公室搬到了训练场,零距离指导部队训练。白天查短板、找弱项、补差距,晚上他就捧着厚重的题库一背就是大半个通宵。两本厚厚的题库,3000多道试题,陈光军从接触到牢记仅仅用了两个星期。
不久,满眼血丝的陈光军站在官兵面前接受挑战。该旅政治部副主任赵伦带着一名干事率先叫板,连续问了30多道试题,陈光军对答如流,无一差错,在场官兵无不为之折服。
是年年底,该旅以核导弹旅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不要认为知识分子只会纸上谈兵,博士旅长还是个“务实派”。上任不久,陈光军组织了一次“军事技能综合考核”,结果很不理想。考核分析会上,陈光军提议通过改革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可附议者寥寥。不少人认为,原有的训练模式尽管不完善,但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两种观念的激烈碰撞,使陈光军意识到,一些延续多年的陈旧训练模式成了影响和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要想求突破,就要在惯例和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不久,陈光军带着一批训练尖子住进了训练场,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整整半个月,他组织各种演练10余次,完成调研报告近万字,最终制定出台了《个体定岗定位训练法》,首次提出了根据现行编制,立足专业设置和作战流程,合理确定战斗岗位和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和素质标准组织训练的全新训练方法,并通过“定岗、定标、施训、施考”四个紧密相关的环节,使个体训练的针对性得到大幅度提高。2006年8月,第二炮兵军事训练会议推广了这一经验。
都说“读书人眼高”。而陈光军的“眼高”,更多地体现在眼光和战略上。“史书有载,古往今来,部队驻地都是战略要塞。作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导弹部队,势必会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成为对手袭击破坏和打击的首选目标。可作战目标大、机动灵活弱的现实问题,却成了制约部队自身防卫能力快速提升的瓶颈。因此,联合驻地多方力量开展联合防卫演练势在必行。”这是陈光军在一次党委议训会上提出的问题。
此话一出,反对意见纷至沓来:搞联合防卫演练,既要友邻部队的协调,又要地方政府的支持,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是一个旅长、一支部队所能办到的,还是别冒这个险了!
陈光军不放弃,在驻地政府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他向参加会议的驻军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由于提议牵涉部门多,议来议去,无果而终。会后,陈光军带着详尽的《联合防卫演练计划》,挤出时间到兄弟部队家门拜访,最终得到了所有相关单位的支持。
2006年秋,由驻军、警察和民兵参加的“联合防卫演练”终于在网上拉开了序幕。如今,定期开展“联合防卫演练”已经成了驻地政府和驻军的固定科目。同时,他们还建立起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完善了敌情预警、预报网络,并通过加强联合防卫区域内敌情预警、预报方法手段的训练,使部队防卫作战的战场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