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变革的士兵角色
好兵危机说——“现在不缺将军,缺的是优秀的中士和上尉”
怀特上校是坦克兵出身,对目前在伊拉克地面战场发生的安定化作战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现在决定伊拉克战场形势的人不是将军,而是处在一线的下级军官和士兵,目前恰恰需要高素质的中士和上尉。这一现状看上去与越战后期有点相似,但还是有很大差别,主要是美军现在进入到角色位移的阶段,对基层官兵的质量需求大幅度提高了。
真正面对敌人的战场指挥官已经落到营连长头上
怀特上校说,海湾战争后美军加速军事变革,精确打击和联合作战的结合导致将军们的指挥功能蜕化,高层指挥更多地是做目标审批和行动协调工作,而执行和控制各军种作战行动的实际指挥权则转移给了上校们,但他们也不接触敌人。真正面对敌人的战场指挥官已经落到营连长头上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班长在履行指挥职责,所以上尉和中士成了一线的骨干。
为此,他做了一个对比,过去连队好比是开麦当劳店,做的是简单的集体劳动。士兵1杆枪、3颗手雷,外加1顶钢盔,军官也差不太多,组织战斗很简单,肩并肩地开火,扎堆式的冲锋。一个少尉排长管36名士兵,控制1平方公里的防区,基本胜任。而士兵们则是跟着军官走,体能比智商更重要。
而现在不是这样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出于任务和安全上的考虑,1名军官顶多带10来个兵要去搜索10平方公里的地域,这样1个小分队,坦克、自行火炮和悍马车一应俱全,还加上卫星通信和头盔传感器,越来越复杂。对1个少尉排长来说,他不仅管地面战斗,还要呼唤空军支援和后方火力支援,知识和指挥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士兵也变成3人一组独立行动了,心理素质和战术技能要超出对体能的要求。尤其是美军开始注重开展战地群众工作,中士要和村长打交道,少尉要和镇长打交道,而上尉可能要和市长打交道。总之,一些过去高级军官的职责转移给了基层军官,而对基层军官的一些要求又转移给了士兵。
现在如果还招不够优秀青年的话,将出现“一流装备二流军队”的现象
就美军而言,按照新要求来招募好兵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来自陆战队的伯克斯上校认为,目前在军队发展上存在人才危机,一方面高技术战争提高了对官兵的质量需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又使大量优秀人才流向企业。企业与军队竞争新一代人才的现状,反映了国家安全利益与国家发展利益之间的矛盾,造成优秀尉官和士兵的来源萎缩,为拿绿卡来入伍的西班牙裔、亚裔和非洲裔士兵比例增大,其后果将在20年后显现出来。因为那时,美军基本完成这一轮的军事变革,而今天的上尉和中士将成为20年后的将军和军士长,他们将决定军队的命运,而现在如果还招不够优秀青年的话,将出现“一流装备二流军队”的现象。
不过,在他看来,军队缺乏一流士兵的现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在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然大量优秀人才被吸引到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去当时代的弄潮儿,所以大家都缺一流士兵。即便美军是“一流军队二流士兵”,也还比“二流军队三流士兵”保持优势。但他也不否定这样一个观点,即如果有他国军队走到前面,大量装备高明这样的优秀士兵和尉官,那美军将面临挑战,毕竟决定战争的第一因素还是人,尤其是今天的年轻军人。
士兵价值说——“士兵和将军之间的重要性差距在缩小”
在美军军官看来,要想招到少数像高明这样的优秀士兵并不难,难在把100多万士兵整体换代,这个决心很难下,因为这涉及重新认识士兵的价值是这个军队的根本问题。
现在收入最高的人不再是参联会主席,而是特殊专业(如计算机专业和核导弹专业)的技术军官和军士
伯克斯上校介绍说,美军对士兵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从义务兵役制到志愿兵役制的转变,现在再次面临新的认识转变。
二战结束后,美军曾想保持义务兵役制以减少军费开支,但国内民众认为军官拿高工资而让广大士兵无偿奉献不公平,于是改成现在的志愿兵,像招募职业军官一样,士兵岗位也逐渐职业化。长期以来美军采取商务模式来征召士兵,从士兵、尉官、校官到将官一律拿工资吃饭,海湾战争时保持着三五七一模式,即士兵工资达3000美元,尉官为5000美元,校官为7000美元,将官为10000美元。
可是这一格局到了伊拉克战争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举了三个例子,一是现在收入最高的人不再是参联会主席,而是特殊专业(如计算机专业和核导弹专业)的技术军官和军士,有的士兵岗位一年的奖金高达10万美元。
二是士兵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士兵岗位的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美军已经出现了很多工程师士兵岗位,造成现在对学历要求最高的岗位不再是指挥官而是工程师士兵。而这些新的关键性岗位可以说是高技术战争带来的,不过这些岗位并不具备指挥和管理职能,但需要高强度的个人技能,所以设定为士兵岗位,像高明的岗位就有点类似,所以会出现作为士兵的高明居然发现一些连军官都未发现的问题(指高明发现导弹训练教材的差错并主动修正一事),这是士兵的岗位变得高度专业化所带来的正常现象。
三是有些士官岗位吸引力超过军官岗位,导致一些士兵不愿当军官,而只愿意干一辈子军士。所以,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缩短最快的职业莫过于军队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反映出高技术战争以来高技能士兵岗位的涌现导致士兵和将军的重要性差距在缩小,拿破仑时代以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传统观念已经成为历史。
上级对下级的依赖在增长,在改善伊拉克战场形势方面甚至需要听取列兵们的意见
为此,怀特上校进一步作了补充,他提到现在伊拉克战场的上下级关系与以往不大相同,过去打仗一直是下级依赖上级,下级还以上级为表率。二战时士兵们向连长看齐,海湾战争时期的高级指挥官多数是从越南战壕里滚出来的,所以那时刚上战场的营连长还能向师长看齐。
但现在高级军官不在一线,他们在后方支持一线的上尉和中士们,反倒是上级对下级的依赖在增长,在改善伊拉克战场形势方面甚至需要听取列兵们的意见。不仅是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情况也相似,而大量小规模的国际维和行动更是如此。
所以,实战表明,下级军官和士兵岗位的重要性已经提高。现在美军的行动流程很重视利用卫星通信网络把一线的触角——士兵和后方的大脑——将军连接起来,一个目的就是推动从士兵到将军间的互动。
兵役改革说——“在士兵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上做综合考量”
伯克斯上校在总结对士兵价值的认识上提出了一点思考,他认为随着高技术武器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熟练的士兵和低廉的待遇出现较大矛盾,廉价不出战斗力,所以美军需要坚持志愿兵体制。
但志愿兵体制下士兵是合同工,是靠钱来吸引人。现在大部分士兵还是高中毕业,大部分的第二年兵不到3000美元收入(美军一般认为第二年士兵战斗力进入成熟期),要是整体转换成以大学生士兵和工程师岗位占主体,在现有规模下首先经济上承受不了,另外还面临军队的运作方式发生变革的问题,现在的军队体制和机制很难适应。
兵役制度的科学性也就在于是否能造就跳板效益,防止出现影响士兵发展的挡板效益
根据现代行业竞争理论,就士兵岗位而言,目前只有少数岗位进入白领高薪阶层并可以长期稳定,但像炮兵、坦克手、轻步兵等多数岗位还是短期行为,具有中等工作强度和劳动复杂度,并且属于非行业技能,只限于军事专业而不具有通用性,却要求占有人的黄金青春期。因此,多数士兵岗位不具备行业竞争优势,所以用金钱赎买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士兵岗位的特质体现在其富有荣誉感和挑战性的军旅经历,而这种经历使士兵具有超出同龄人的优良素质,使他在未来的发展选择上拥有特别的竞争力。所以士兵生涯应使士兵获得素质型的发展动力,产生增值效益和跳板效应。士兵通过两三年的军旅投入可以使自己未来的职业竞争力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所以兵役制度的科学性也就在于是否能造就跳板效益,防止出现影响士兵发展的挡板效益。
目前发达国家军队全盘职业化带来一个通病,这就是以谋生为出发点吸引人才,经济不景气时大学生来应征得多,经济转好大学文化的应征人群急剧减少
佐佐木大佐是战场心理学硕士,现在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募兵制的改革问题。他虽然也认同士兵是有价值的,但认为对士兵价值的回报应当是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然而目前发达国家军队全盘职业化带来一个通病,这就是以谋生为出发点吸引人才,经济不景气时大学生来应征得多,经济转好大学文化的应征人群急剧减少。而且入伍后很多士兵把军事工作当成企业的上下班,奉献精神天生不足,驻日美军甚至允许士兵下班后去当商业模特挣外快。
佐佐木说,要想让士兵这个特殊岗位能长期稳定地吸引住一部分优秀人才,光靠激励广大青年的理想和信念不是万能的,但靠经济手段吸引人才效果也有限,关键在于能否使士兵经历成为与个人的未来发展相一致的一个增值阶段,这样可以让青年人的参军热情与军队的回报共振起来。
即便是奔着钱来的士兵也还是有理想和信念的
最近我听一位日本教授讲“军队与社会”课颇受启发,这位教授对近些年来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部分自卫队员和多国部队士兵做了有关维和动机和军人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虽然大部分士兵是为谋生而入伍,但70%的人参加维和却是为了实践个人价值。这说明即便是奔着钱来的士兵也还是有理想和信念的。
对此,佐佐木认为,从长远看,发达国家志愿兵制度需要吸收义务兵役制在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上的优势,在士兵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上做综合考量,而这个综合考量需要贯穿士兵的整个生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