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青春激情的积淀与释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这是历史的安排,极少有人能够摆脱历史大趋势的向心吸引力。
站在这个历史高度,你才能理解诗人薛保勤的情感向往;你也才能知道,尽管社会风云变幻,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千多万知青的人生追求和命运坎坷,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一代知青所做的一切。
知青是怎样的一代人呢?先辈的业绩和辉煌使得他们崇敬和膜拜。他们视改造社会为己任,把社会的责任放到了自己的肩上。他们不知道,社会将在他们身后的一点点,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历史完成这个变化趋势的最后“阻击者”和牺牲群体,他们的青春将要经受炼狱的煎熬。而当时他们只知道,这是神圣的使命在召唤。历史没法避免,这一代人的青春注定带有悲壮凄凉的色彩。
现在看来,也只有炼狱般的青春煎熬,对神圣使命的追求,还有悲壮凄凉的人生色彩,才配得上抒情长诗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知青青春的激情和理想的激情,铸成了《青春的备忘》激越的节奏。
还原历史环境的真实,我们才能了解到,那一场畸形荒唐的“上山下乡”运动,竟披上了神圣庄严的色彩。也正是这种色彩,激发了千百万青年的生命激情。“送别/激情遮掩了母亲的唏嘘/我们高昂的骄傲的头/假装视而不见”。青春的苦难也被看成了生命的诗情画意。“犁地/脚下泥花飞卷/扬场/地上金花四溅/翱翔/在沙丘上翻腾/纵马/地阔天宽。”
那一代人的青春,标语口号是家常便饭,沉浸在极左的思潮中,既受它毒害,又以它为行动的指导。这就是历史的真实,薛保勤还原了它,让我们看到了知青一代在畸形环境中的饱满青春激情和追求。在任何时候,积极向上追求的青春年华,都是不容指责的。
在历史性的大转折中,知青一代人中,有人沉沦,有人落伍,有人被无端地伤害。苦难究竟有无尽头,生活的希望在哪里?这一代人青春炼狱的价值在哪里?
这当然是诗人薛保勤的创作动机所在,也是一个知青过来人的使命所然,他在诗中着力地开掘着:“苦难送给我一副/发育不良的身躯/却送给我一双清澈的眼/在蒙昧的土地上点燃思考的灯/在盘困的泥沼里撑起理智的帆。”
一个青春群体的煎熬和牺牲,换来了理性和思考,这代价是太沉重了。但是沉重中才有金子在闪光:“在没有精神的土地上/我们‘生产’着精神/在没有希望的沙漠里/我们‘制造’着期盼/在没有英雄的世界上/我们‘幻化’着英雄/在没有文化的旷野中/我们‘谱写’着创业的格言/在没有温情的寒风里/我们用孱弱的身躯‘释放’着温暖。”
这才是知青一代人的青春亮丽所在,这是普罗米修斯盗火拯救人类的英雄雕像。诗人用使命和理想的激情,让知青一代人的青春价值得到了有力的体现。无怪乎作者的同代人是如此地认同《青春的备忘》,因为长诗喊出了他们的心声,是他们几十年积蓄的情感大释放。
一代人的青春积淀,是不会被历史忘记的。历史已经牢牢地将它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