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2日
星期
经济时评

预算不是国家机密

吴睿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22    [打印] [关闭]
    

    “这样的预算管理分明是逼着你乱花钱嘛,不花完,你就是蠢材!”在昨天的广东省地方“两会”小组讨论上,代表“痛批”10年不变的“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新快报》1月21日)

    现行预算“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资金分配机制,导致了逼着人大手大脚乱花钱,甚至演变成“谁不花完花光,谁就是蠢材”的咄咄怪事。难怪乎,原广州地铁老总、白云国际机场“掌门人”卢光霖在“两会”上大吐苦水: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执行概算到结算时是88亿元。省了足足有18亿元,但是到头来,还遭到批评。

    一个现代化国家,为了让财政真正为纳税人服务,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必然实行“民主财政”。基于民主财政的实质要求,又必然实行“民主预算”。所谓民主预算,就是用公开、透明和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国家的“钱袋子”。实行民主预算,一方面公众可以依法了解和掌握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全方位参与和监督财政收支情况;另一方面,依法有效管理和监督政府部门的权力。

    从现实来讲,我国的各级预算还远远谈不上民主预算,这不但使预算编制过程犹如“小孩过家家”——随意性强,更使得预算执行起来好似“像皮筋”——刚性不强。因此,笔者觉得,要解决“逼着你胡乱花钱”的问题,如果不对财政预算进行彻底变革,不实行真正的“民主预算”,就不能从根源上破解这道难题。

    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预算”,就目前而言,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民众要参与整个预算过程。在我国,预算过程和与预算相关的文件,长期作为国家机密,大都与普通公众难以相见,而在许多国家,包括预算进程、听证和审议、正式文件都必须向公众公开。

    所以,政府首先要持有“公开预算,天不会塌下来”的先进理念,不妨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预算直接交给公众讨论,哪些项目能上,哪些项目缓上或不上,项目建设需要多少资金,公众不仅有参与权,而且有决定权;项目编制通过后,如何实施,公众也可以提出意见。

    其次,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预算体制。除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进行监督外,公众也要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譬如,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让公众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督工程的验收等;要利用“第三只眼”,加强媒体的强势监督,以强化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与此同时,在新《预算法》的修订中,应规定问责机制,对各级政府的预算,进行“实质性审查”。

    此外,建立“结果导向型”的考核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要管好“钱袋子”的出口(投入尽量少的钱),更要评估预算的产出效率。只有建立一套“结果导向型”考核机制,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