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变革中的士兵角色
士兵生长说——“为士兵创造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我给佐佐木讲了高明参军“无关富贵”的动机,他表示赞许,并且谈到自卫队也面临“80后”现象。根据他的介绍,日本“80后”新一代士兵的理想和个人价值取向变得多样化,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更具诱惑力的措施是海湾战争后,美军为吸引人才为士兵们提供了很多高级培训计划
对此,怀特上校也持同样观点。他说,参加过国际军事行动的士兵,心理成熟度、体能成熟度和行为成熟度在同龄人中属于突出者,从而使他们拥有素质上的竞争力。现在很多国家都给参与维和行动的士兵以高度的尊重,像美国入境申请表专门有一栏填写维和经历,给予优先入境的待遇。而维和行动给士兵带来海外文化体验和履行国际义务的荣誉感吸引了一些高质量的兵源。
不过,更具诱惑力的措施是海湾战争后,美军为吸引人才为士兵们提供了很多高级培训计划,这些培训计划对青年人来说可谓机会难得。他说,在美国,如果能获得微软、IBM、波音、洛克菲勒等大企业的程序员、系统分析师、设计师和MBA认证资格,要比拿到研究生文凭还吃香,可是靠个人上这些大公司的培训班负担过重,大概在5万~20万美元。而这些公司都是军品商,军队可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此类高级培训,所以坦克手、轻步兵、炮弹装填手都有机会在退役前选择一次培训,不过这些培训也要经过考试,文化程度低、专业基础不合格就失去机会,回家只能当出租车司机或当保安,所以这又激励士兵服役期间的学习热情。
美军目前通过网络引进远程教育深受士兵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竞争退役前的培训机会。这一政策还吸引了一些大学毕业生来当兵,服役两年再经过半年高级培训,出来不亚于研究生毕业。
根据伊战后媒体对退役士兵的调查,仍有近一半的士兵说在部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目前,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为吸引优秀青年拓展了士兵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有些士兵走向士官岗位,有些获得上大学的机会,有些获得富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培训,这对军队来说不是件难事,难在形成一种制度。
怀特上校说,现在做得还不够,根据伊战后媒体对退役士兵的调查,仍有近一半的士兵说在部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部分士兵是因为退役后未能有好的发展,产生了失落感,现在出现的“战后综合征”不少是出自这部分人群。
据统计,阿富汗战争和伊战后美军有150万士兵退役,目前有50万士兵成了待业青年,虽然占退役士兵的少数,但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让美军很伤脑筋。如今稳定士兵队伍成了美军的一件大事,体制内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延长士兵服役年限,士兵从服役的第三年起大幅度提高奖金。
其实这样做军队没有吃亏,这是因为高技术装备条件下士兵训练成本大幅度上升,就连轻步兵也要搞模拟训练,还要被投送到各种气候地理条件下演习,两年就走人军队花费很大,士兵也不稳定,倒不如续签合同,拿比出去待业享受的救济金高一点的奖金,部队却能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士兵多呆一年可以多一次选择机会,比自己在社会上应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体制外的一个解决出路是拓宽退役士兵去国家安全体系内的工作机会,如选拔到警官学校、转给各州政府的国民警卫队等。这些措施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观察。
官兵一体说——“让士兵和军官血脉相连”
小野中佐认为,在给士兵创造多元化发展机会中,恢复从士兵到将军的历史传承尤为重要。
从士兵成长为将军,士兵的来源就会有大量的一流生源来竞争;但护士是不能发展为医生的,所以护士的生源与医生的生源有明显的高低层次之分
20世纪军队之所以形成了军官和士兵两个相互割裂的阶层,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兵岗位对文化程度需求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当军官从事战术,高中生当兵从事操作,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较大的机械化军队中是合理的。但从此也将官兵的成长机制割裂开来,官兵之间从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关系变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关系。
历史上师傅与徒弟同是一个来源,从徒弟成长为师傅,从士兵成长为将军,士兵的来源就会有大量的一流生源来竞争;但护士是不能发展为医生的,所以护士的生源与医生的生源有明显的高低层次之分,护士的岗位很难有一流人才来竞争,这是人才流向合理分工的客观实际,所以机械化军队的兵源普遍出现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但现在随着士兵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大幅度提高,工程师士兵岗位的出现以及大学毕业生加入士兵行列使士兵也具备军官的基础条件。所以,自卫队也开始恢复历史的传承,大学生毕业入伍者1年后转为军曹(即军士),优秀者两年后转为初级军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士兵的成分,也有助于改变军官与士兵割裂带来的凝聚力问题。
对此,伯克斯上校也表示赞同,他讲到美军现在也有接近10%的军官是从士兵中选拔来的,比如一名驱逐舰舰长一年有推荐5名士兵上预备军官学校的指标,此外评估委员会也有推荐指标。
初级军官和士兵低龄化导致综合素质降低,造成作战效果不佳和伤亡大诸问题
另一个导致恢复军事传统的因素是从伊拉克作战和国际维和行动中暴露出的官兵成熟度问题,美日军官认为现代军事任务综合素质要求高,特别是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初级军官和士兵低龄化导致这些素质降低,造成作战效果不佳和伤亡大诸问题。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阿贝·达卡上校表示,印军现在山地步兵师连一级已经装备计算机卫星通信终端,大学毕业的军官很年轻,领导力和经验不足,连队凝聚力不强,让他们在动荡地区执行任务总让人提心吊胆,好像部队传统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少,而先进的战斗力也未必就形成。
在国际性军事行动中,20岁的士兵,22岁的士官,24岁的少尉排长,29岁的上尉连长,40岁的中校营长是比较合理的年龄组合
目前,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中唯有以色列国防军一直坚持从士兵中选拔指挥军官,18岁当兵两年,然后选拔优秀士兵经专科学习后当士官,选拔优秀班长上军事院校后当少尉排长。虽然从年龄起点上看,这要比从高中毕业直接上初级军校出来的学生官年长两岁,但以军认为用这两年的代价来保持指挥官与士兵血脉相连还是值得的。这样不仅能保证部队有很强的凝聚力,而且基层指挥员会更成熟,危机处置能力更强。
过去大家对以色列军队沿袭军事传统的做法不以为然,现在也都逐步重视官兵成熟度对军队的重要性。基于这种共识,大家一致认为18岁不是士兵的最佳战斗年龄,在国际性军事行动中,20岁的士兵,22岁的士官,24岁的少尉排长,29岁的上尉连长,40岁的中校营长是比较合理的年龄组合,在这个年龄梯次中优秀青年可以看到灿烂的未来。
士兵转型说——“士兵要做军事变革的主人”
时下企业界出现了从“二八原则”到“长尾理论”之说,所谓“二八原则”揭示了集权制企业的绩效规律,20%的招牌产品和时尚产品决定80%的企业利润,20%的企业精英决定80%的工作效益。而“长尾理论”则发现了依托网络营销的企业出现新的绩效规律,80%的一般产品也能带来50%以上的利润,网络化企业文化下80%的普通职工也能创造50%的企业绩效。
“我们只被当做工具,可我们不是工具。”
“长尾理论”的发现激发了现代工业发掘企业文化的热潮,注重发掘普通产品的价值和力求调动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反映在军队这个特殊行业上也是如此。综观各国军队,平均占军队员额80%的士兵和下级军官是军队长长的尾巴,自拿破仑时代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军队以来,西方军队一直是按照“二八原则”看待士兵队伍的,而今“二八原则”正面临“长尾理论”的冲击。
回顾近年来与外军交往的一个深刻感受是,在西方军队的军事变革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遵循“二八原则”,实行“精英政治”,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领导层,而不是军队整体。即占军队总员额20%的高级军官和防务官员、军火承包商决定80%的军事变革事务,所以至今十多年的军事变革还是由将军们自上而下地带动,基层的主动性受到抑制。
在士兵岗位的重要性已经提高的情况下,“拉莫斯菲尔德式”的军队转型仍使士兵们在军事变革中处于被动地位,就连校级军官也没多少发言权,用美军官的牢骚话说,“我们只被当做工具,可我们不是工具。”
甚至有军官认为,现在大学生士兵没有不行,但也不宜超过20%,多了既是人才浪费,还对连队领导和管理造成冲击
于是在交谈中,大家都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高明是一个专家型的士兵,代表未来士兵的转型方向,因而没有人否认高明是个好兵。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他这样的高文化、高技术士兵天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有激情,但权利意识同在。公开表达要争第一,想让别人表扬,甚至想立功受奖,提前晋级,与强调服从与统一意识的现实军营文化又存在矛盾,所以他也同时是个刺头兵,容易对现在军官的权威造成威胁。甚至有军官认为,现在大学生士兵没有不行,但也不宜超过20%,多了既是人才浪费,还对连队领导和管理造成冲击。
于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外军认为现行军队体制不宜招揽大量大学生士兵。但我觉得中国军队不同,我军自建军以来遵循的是“长尾理论”,历来强调官兵之间发扬“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生活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民主作风造就了人民军队,战争年代广大士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就了高度的官兵一致,也造就了军队事业的大发展,因此我军在体制和机制上并不存在大学生士兵多了部队就不稳定的问题。
21世纪的青年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产儿,公开的竞争意识和高度的专业技能,自主性与协作意识都突出的团队精神,并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80后”青年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与“长尾理论”相一致,因此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想象未来装备起大量专家型、技能型士兵的连队将是什么样的景象?至少会改变人们脑海里传统的士兵概念。因此,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精髓,发掘蕴藏在士兵队伍的巨大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士兵们自下而上地推动军事变革,当上下两股洪流交汇的时候,必将造就将士们创造历史的新时代。
所以,当外国军官认为关于高明现象的报道仅仅是一次不错的招兵宣传时,我则觉得它可能是推进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历史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