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
星期

他用忠诚改变了生命的宽度

——追记海军后勤部军港机场营房部海防工程处原处长刘向军
蔡年迟 刘焕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25    [打印] [关闭]
    

    刘向军走了,年仅37岁,倒在他倾注满腔热血的岗位上。

    送行那天,700多人冒雨赶到殡仪馆。现场,从将军到士兵,无不眼噙热泪。

    刘向军,海军后勤部军港机场营房部海防工程处处长。他的“走”,何以牵动如此多的人心?

    “军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却’”

    1992年夏,夜色深沉,流萤扑窗。

    海军天津勤务学院内,刘向军翻来覆去睡不着:毕业在即,他想到海防第一线。刘向军如愿了,他被分到负责西沙、南沙建设的某工程指挥部,真正的海防第一线。

    上南沙的第一天,狮子般狂吼的台风,挟着巨浪,猛烈地冲击着脚下的工棚,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轰鸣。12根支撑工棚的粗钢管,向着刘向军不停摇晃。

    是夜,刘向军和民工们坐在工棚内,手中紧紧地抓着救生衣。

    天亮,他们刚撤走,一个浪打过来,一百平方米的工棚就不见了。

    到第八天,民工们众口一词:“不干了!”看着晒得又黑又瘦的刘向军,工程总指挥刘布良说:“你也回去吧,后方需要一个备料的!”

    刘向军坚决地摇了摇头。“军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却’!”他转身拎起一把大锤上工地了。

    “海疆每一座堡垒质量全优,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2000年,因工作需要,刘向军被调到海军后勤部军港机场营房部海防工程处工作。

    南沙某礁,遍布羊角珊瑚,4个施工点分布在礁盘的四角。

    4个点走一遍十多海里,要花费近十个小时。刘向军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干粮出发,踏着羊角珊瑚到4个点进行现场查验,天黑才回到指挥部。

    看到他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有人支招:“4个点上都有施工技术人员,通过甚高频电话,叫他们把每天相关情况报一报就行了,何苦天天让腿脚受累。”

    如此遥控指挥,刘向军想过,但就是放心不下:“抓质量监控,不到现场,哪能发现问题!”照样天天深一脚浅一脚往返穿行在4个点之间,20天时间,他带来的4双钢板鞋,底磨穿了,鞋帮儿磨烂了,不得不向战友和民工们借鞋穿。

    某项工程一开工,刘向军盯着工程进度抓质量监控,先后56次到现场检查督导。

    此举竟让工地招待所所长程志军深感不满:这人一来,就洞库、码头、防波堤哪儿都去,衣服、鞋子从没有过干净的时候,地板叫他一踩——尽是泥;吃饭常误点,晚饭有时过了10点还看不到人影,厨师跟着推迟下班;深更半夜才洗漱,住隔壁的客人常提意见。

    这项工程突破了4项国家工程建设规范、填补了25项国内工程技术空白,海军在工地上召开庆功会,晚宴举杯论英雄,大家把刘向军团团围住:“论功行赏,该给你记一等功!”刘向军舒心地笑了:“立功就免了,工程质量全优,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程志军这才理解到刘向军的用心,憋在心中的“气”一下子消了,他向刘向军赔礼道歉,一口气连喝三大杯。

    “与其躺着活五年,不如豁出命来干一年”

    2005年,国庆节长假。长期忙碌的刘向军破天荒地答应妻子回老家。妻子感叹:“真是千载难逢!”

    “到了!到了!再过两个小时就要到家了!”刘向军高兴得像个孩子。

    这时,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愧疚地对妻子说:“部队有急事,我得马上回去!”

    刘向军中途下车返京,妻子独自带着孩子回老家。这是刘向军唯一一次打算休长假,但没有休成。

    东海舰队某工程办主任梁勇,是刘向军军校同学。一个周未,梁勇经过北京,顺路来看刘向军。

    其时,刘向军一脸倦容,正猫在办公室加班。饭菜都是别人送过来的。困了,就两张木头凳子一拼,凑合着和衣而睡。

    梁勇不禁心疼地说:“就是铁人,像你这样也会累垮啊!”

    “没有咱顶不住的事,放心,垮不了!”刘向军笑着说,他坚信自己是钢打铁铸的。

    此时,可怕的病魔正在悄悄吞噬着他的生命,他却浑然不觉。

    2006年年初,刘向军经常夜间流鼻血。领导几次安排他去住院,他怕耽误工作,一拖再拖。等实在拖不过去进了医院时,医生告诉他,病情已经很严重,肝部也开始硬化,要他注意休息。

    刘向军感到医生话里有话,便悄悄在网上检索了一下才知道,这种病注意休息和调养,配合治疗,生命还可以延续5年左右。

    真是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刘向军从生命的巅峰推到深谷。但是,他表面上依旧刚强,内心的波澜谁也没有察觉。他悄然在笔记本电脑里写下:“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厚度,与其躺着活5年,不如豁出命来干一年有意义。”

    他耍“花招”骗过医生出院了。回到单位,他一头又扎进工作中。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

    病魔没有因为他的坚强而放弃他,他经常夜间鼻孔流血。但他依然装着没事儿一样,怕人知道后又将他送回医院。

    “如有来生,我依然选择万里海防线”

    2007年8月22日,南国某军港,彩旗飘扬。海军在此隆重召开某项工程总结表彰大会。

    刘向军来了。登台领完奖后,他没有立即返京,某洞库返潮问题让他放心不下。

    8月25日,刘向军在洞库查看现场时流鼻血,被大家硬性“架离”现场。一天后,还没缓过劲来的刘向军,不顾众人劝阻,再次钻进洞库,挣扎着摸上爬下查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把洞内返潮的原因查明。接着,他又拖着病体主持召开论证会,直到拿出解决方案。

    返回北京后,刘向军的身体状况极差,但他还是每天加班。当他把自己起草的《海军战备工程综合保障效能评估》和《海军战备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等5份重要文案送到部领导的案头,这位部领导禁不住赞道:“好快呀!”

    他哪里知道,这是一个忠诚的战士,最后捧出的人生答卷啊!

    9月9日晚上10时许,一阵头痛突然间向正在加班的刘向军袭来。他心存侥幸:“再坚持一下,手中的事就处理完了!”

    10日凌晨1时许,头痛折磨得刘向军再也受不了,他吃力地给某营建办副主任李志打电话:“老李……我身体……不好……你到办公室来帮……帮我一下!”

    李志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在去医院的路上,刘向军开始大口大口地吐血。

    10日凌晨两时许,刘向军被送进海军总医院抢救。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抢救过程中,刘向军从昏迷中醒来,对着闻讯赶来的战友说:“处里的事很多,你们赶紧回去吧。”

    大家都哭了:“人都这样了,还想着工作!”

    医生进进出出,脚步变得急迫而沉重。瞬间,脚步骤停。 2007年9月10日17时28分。

    3块集体三等功的奖牌,静挂在办公桌的对面。两枚三等功的军功章静静地倚在“海军战备工程先进个人”奖牌旁,文件正叠放在办公桌上,钢笔画过的横线墨迹尚未干透,电脑正开着,桌面上是尚未拟完的文稿……

    整理遗物,战友们捧读刘向军最后一篇日记,禁不住痛哭失声。日记上书:“命运对我不公,假如有来生,我依然选择万里海防线。”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