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
星期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 郭奔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25    [打印] [关闭]
    

    为帮助拥有3000多万人口的苏北地区摆脱贫穷和落后,江苏省近年来在慷慨“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当地发展的“造血”机能,使苏北呈现出经济加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喜人局面。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对苏北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等领域的投入。仅“十五”期间,江苏共安排涉及苏北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项目67个,总投资4400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61.7%。数百万农业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苏北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每年省财政向苏北转移支付的金额从几年前的不足10亿元增加到160多亿元。

    持续巨额大笔援助缓解了困扰苏北多年的财政困难,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公务员、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问题,同时,促进了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苏北的变化折射出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明显成就。

    区域发展成效显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近年来呈现出增长较快、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发展加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

    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状况、投融资环境、体制政策环境等都有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全国还形成了一批发展活力较强、经济聚集能力突出的重点地区,成为推动区域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核)。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继续发挥我国经济的引擎作用外,中西部地区也制定了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蓄势待发重点地区的开发开放,正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新的活跃力量。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上百个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覆盖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这些区域合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热点和亮点。我国区域合作正在向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相互开放阶段转变,合作的领域和重点拓展到发展战略对接、产业整体布局、贸易行动协调、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同规划与建设,乃至地区经济社会政策的相互协调等诸多方面。

    这位负责人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则。区域发展的内涵已不仅限于经济增长,而是进一步拓展到改善民生和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

    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

    发展改革委表示,按照十七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精神,我国将围绕下列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等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是全面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建重点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再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抓紧制定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相关后续政策。

    二是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进一步巩固东北地区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动沿海沿边开放和图们江流域国际合作。继续做好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加大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和黑土地整治,加大东北西部荒漠化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组织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细化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出台和落实好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强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支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大巢湖、淮河、丹江口等重点流域治理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四是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出台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东部经济国际竞争力。推进改革创新,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协调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组织落实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点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的支持。在有条件开发的地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六是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研究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财税、投资、产业、土地、金融和人口政策。

    七是加强区域规划的编制实施。总结区域规划编制试点的经验,推进成渝经济区等跨省份重点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鼓励支持地方根据需要组织编制重点都市圈、城市群和经济密集区的区域规划。

    八是健全市场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继续完善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合理引导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布局。健全合作机制,广泛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区域间重大事项的协商与沟通,广泛动员企业、中介组织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健全互助机制,鼓励发达地区加大力度带动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继续做好对口支援。

    九是按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落实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突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