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8日
星期

我们进入了疯狂考证的时代?

2007年我国共有995.6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民调显示89.7%的人曾经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中34.5%的人握有一种证书,57.2%的人握有2~3种证书
实习生 李春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28    [打印] [关闭]

    民声

    “学生们在乱七八糟的证书考试中浪费的时间越多,他们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同学们总觉得‘证’不压身,多几个没坏处,说实话他们没理解‘艺不压身’这个词的含义。艺是真实的才能和技术,不是一张花钱买来的证书。”

    ——河北大学负责就业指导的一位老师

    “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最近,河北大学金融专业的王雪陷入了一个哈姆莱特式的困惑里面。

    目前,和王雪一样在考证大军中迷失自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随便登录一家职业资格培训的网站,就会弹出很多广告框,提示你新一轮的培训和考试即将开始,在近两年的就业压力之下,很多人认识到“证”不压身的重要性:“不就是简历里多几页证书的复印成本吗?不怕!”

    “证书太多有时候自己也晕菜掉了。”王雪的同学中曾有过因证书太多被面试官拒绝的,理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但据她说,学生中拥有大批证书的依然大有人在。

    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此举将针对职业资格考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规范。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3143人参加)显示,有81.9%的公众对这一措施表示赞同。

    我们进入了疯狂考证的时代吗?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995.6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在本次调查中,有89.7%的人表示曾经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中手里握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占34.5%,握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占29.6%,握有三种以上的占27.6%。

    有媒体报道,在湖南某职业学院的物业管理班,全班52个学生都已考取了助理物管师的职业资格证,但他们并不满足,每人还想要再考一个证。目前,这个班已有5人考取了企业经纪人资格证、5人考取了会计证、1人考取了高等秘书证。

    “多一个证书就相当于找工作的时候多一条路,现在找工作这么难,多考几个证书总没有什么坏处吧。”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张晶表示,“有总归比没有要好,有证书至少说明你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

    调查显示,36.6%的人认为证书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会有帮助,30.4%的人觉得可以学到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最近还想着要考个什么证呢。”在北京链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小聂表示,半年前自己和同事们就感觉到了职业危机。想考证的在职人士大多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满意,希望通过考取证书改变一下现状,或者是用一个证书来证明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

    “大家都朝前跨一步的时候,原地不动的你就落后了。”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7.6%的人觉得大家都在考证书,不考的话会觉得自己落后。“当自己怀揣十个八个‘证’时,才能向雇佣方证明,我确实在这方面努力过,要不别人凭什么相信你?”有人这样描述考证者的心态。

    调查显示,54.9%的人认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目的是多拿几个证书,增加就业的筹码。52%的人觉得企业看重相关的证书,同等条件下会以此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之一。

    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向社会发布了十批共106种新职业。随着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声势浩大的考证大军中来。

    职业资格证书价值几何?

    “全班都考,全部通过,那就等于没什么用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硕士张媛媛说,“考证要有一定的不通过率才有价值。现在职业资格考试多如牛毛,一般的学生都能通过,有些小公司不知道“内幕”,兴许还以为是多了不起的一个证,但进大公司人家根本不买账。”

    IBM大中华区职业教育部高级经理屈中华表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具备了相应的实际技能,现在各种认证太多了,好多都做得不到位。花三五百元学个一两门课,就拿到一个证书,其实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本次调查中,有21.6%的人认为职业资格考试比较容易,所获证书水分比较多,并不被社会认可。36.4%的人觉得认证五花八门,交叉重复,使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

    据了解,目前的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机构中,既有国家级的,也有地方办的,还有行业协会甚至私营公司举办的认证考试。仅以上海为例,就有3300多家培训公司,各种认证证书更是五花八门。

    在北京工作已经4年的周女士,回忆毕业前自己的考证经历时说:“当时看见别人考,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多拿几个证书,万一用上一个就没白花钱。”但事实上,周女士拥有的十余本资格证书最终对她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除了毕业证、英语四级证、学位证之外没用到别的,钱也白花了。”

    40.8%的调查参与者判断,主办职业资格考试的机构主要是为了挣钱。北京一位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设一项职业资格认证,就意味着产生教材、培训、考试、证书等一系列需求,经济回报非常丰厚。

    显然,“考证热”背后的受益人不是学生和消费者。

    很多考证培训机构都有这样的规定:如不购买他们的教材,不接受他们的培训,就没资格参加考试。很多考过证的人都见过“不上培训班就不能拿证”的霸王条款。“只要你花钱买了教材、上了课,基本上通过率百分之百。”有参与调查的人这样说。

    《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培训业的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而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行业净利润甚至已经接近1000亿元。面对这样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各种机构、组织自然会为之心动。

    调查中,有32.3%的人承认,自己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花费为1000元以下;38.6%的人花费了1000元~5000元;还有 10.9%的人花费了5000元~10000元。

    “学生们在乱七八糟的证书考试中浪费的时间越多,他们受到的伤害就越大。”一位河北大学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无奈地说,损失金钱是小,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读书和学习时间。“同学们总觉得‘证’不压身,多几个没坏处,说实话他们没理解‘艺不压身’这个词的含义。艺是真实的才能和技术,不是一张花钱买来的证书。”

    职业资格考试路在何方?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从1993年开始实施,当时,国内类似的评价体系只有学历评价与职称评价。职业资格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纠正我国教育培训事业长期存在的单纯追求学历文凭的偏向。建立一个以能力为主导,而不是以身份为主导的竞争性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职业性教育培训开始面向大多数受过基础教育的青少年、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员工。

    职业资格考试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违背了国家设立它的初衷。有人质疑,这究竟是在追求能力的提升还是在追求一种身份的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不是不仅没有纠正追求学历文凭的偏向,相反却走向了另外一种“唯证书论”的怪圈呢?

    调查显示,41.3%的人认为目前证书只能证明其参加过相关培训,不能证明其技术水平。38.8%的人觉得此类证书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本报在2007年4月发表的一则消息称:很多人认为,当前职业资格考试过多过滥,成为阻碍就业、滋生腐败的环节,建议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应少而精,应像驾驶证一样记录持证人的技术等级、从业年数和事故等。

    目前,国家人事部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已经展开。“需要重点澄清的是,这次清理是规范,而不是封杀。”人事部某负责人强调,“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封杀多少个,叫停多少个,目的是为了让已有的更规范,归并重复交叉,扶持好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立。”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认为,哪个行业需要设立职业资格考试,需要经过相关行业人员的专业鉴定。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否则职业资格考试就会成为无形的就业障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