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
星期

[两会博客] 请尊重记者的采访权

潘圆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3    [打印] [关闭]
    

    3月12日,在某代表团驻地,一位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与一名女记者发生了争执。这位女记者希望对方为她的采访提供帮助,但对方说:“我们是为代表委员服务的,不是为你们记者服务的。”女记者说,如果你们这样,肯定对你们团的报道会减少。“这不关我的事儿,跟我没关系。”“是不关你的事儿。但请你注意:我这是在工作。”

    “我这是在工作”,其实强调的是一种最基本的权利。

    毫无疑问,为代表委员服务,是这些工作人员的本分。但是查阅议案、建议,了解有关情况,让公众知道代表委员们在关心什么、怎么工作、是不是称职,也是记者的责任。既然都是工作,就格外需要一份相互的理解与支持。

    事实上,在两会上也确实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理解与支持。一些新闻联络员,不仅热情为记者提供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还主动为记者出谋划策,只要说出采访的相关领域,就告知了解情况者的名单。有的还亲自领着记者去找采访对象。

    然而也有少数工作人员,对记者冷脸相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把给记者提供采访的便利看作恩赐。高兴时就说两句,不高兴就给脸色看。还有一些代表委员对记者心存戒心,担心报道出去对自己有负面影响,不但拒绝记者采访,甚至小组发言时说几句话,也多次声明不得报道。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今年才有。几年前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一些委员纷纷表示对记者的不满,说报道不实,给自己带来了不良影响。其中有位委员更是向大家“传经送宝”——“现在有记者一说要采访我,我就给他鞠躬,‘对不起,我什么也不知道’。”

    委员对媒体有这样的成见,或许有个别记者不守职业道德、报道失实的原因,但一些代表委员怕惹麻烦也是个重要因素。

    其实,既然你是代表委员,在这样一个行使监督权、选举权、参政议政的场合,就不只代表你个人,你的行为是一种职务行为。纳税人有权利知道你履职的情况,你也有义务接受采访,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谈到怎样当人大代表时,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想说话,就不要当代表。”权力与义务、责任从来都是紧密相联的。怕麻烦、怕挨骂,就不要来当这个代表委员。

    代表委员履职,不只是写好议案提案,建言献策,而且也包括与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代表委员的工作,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贾庆林来到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两会报道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直播现场,看望那里的工作人员。每到一处都问候大家:“感谢大家对政协的支持。”并希望加强报道,让人民政协的声音传播得更广,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据了解,今年参与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已突破3000人。记者的数量比人大代表还多。一些接待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可想而知。但是,正是记者们的辛勤劳动让代表委员的声音传得更远,也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对记者的态度,不只检验开放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着代表委员的素质。

    真希望能对记者多几分理解。更希望记者们负责任地报道,赢得更多的尊重与理解。(作者为本报两会记者)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