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

过分探讨误诊率绝非医疗幸事

王小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9    [打印] [关闭]
    

    日前,武警总医院某科主任纪小龙接受采访表示,随着医院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生更多地依赖设备检查,而不是更多地靠自己动脑筋分析,使得误诊率不但没下降,反而在上升。如果在一家医院诊断得了什么病,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才能降低误诊率。(《中国青年报》4月25日)

    自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所撰博文《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被传媒“发掘”并广为传播以来,“误诊”这一学术问题,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美国的误诊率是15%~40%之间”、“脑肿瘤的误诊率在70%左右,甚至高达100%”……医疗误诊率如此之高,又如此难以避免,莫非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今后只能取决于“抓阄”?

    应该承认,无论是廖新波的“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还是纪小龙的“有70%是对的,这个医学水平已经很高了”,其判断都有充分的依据。就客观实际而言,人体属于一个“灰箱”,现代医学对其既不是一清二楚,又非一无所知。医生在诊断治疗疾病时,效果和精确度永远只能是一个概率。就现实境遇而言,一个病人的误诊涉及医生、病人、疾病本身、医院设备条件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导致误诊的原因十分复杂。单就病人配合而言,如果病人隐瞒病史或夸大病情,就会影响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干扰医生的思维和认识,导致误诊。

    但是,对于这类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应该也只能限制在专业层面,如果泛化和扩大到非专业层面,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或理性处置,还给公众和社会制造不必要的恐慌。几年前,国际上一些科学家曾发出“地球在2029年后可能面临毁灭危机”的警告,因为有一颗小行星,介时可能会撞上地球。这一预警,本来是从纯天体物理和科学层面提出的,但由于媒体的过分炒作和渲染,在公众和社会中形成了极大的恐慌。而随后的计算显示,这颗小行星实际只会从地球附近擦肩而过。

    事实上,医疗误诊本是一个已在医学界探讨很久,足以让专业人士“见怪不怪”的问题。英国学者维农·科尔曼甚至还为此出一本名为《别让医生杀了你》的专著,专门探讨医疗误诊的问题。学术归学术,大多数人尚能处之泰然。为何面对误诊,我们如此忧心忡忡?我想,要不是别人比我们更不重视生命和健康,就是我们比别人受到了更多误导。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