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

只身走进汶川

本报记者 潘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8    [打印] [关闭]
    直升机门打开后,数十个人朝着门口狂奔过来。我设法推开他们,挣扎着挤出舱门。当双脚接触到汶川土地的那一刹那,我忽然感觉到一阵久违的无助感。

    站在螺旋桨卷起的漫天尘土中,我一脸茫然。身边,直升机的轰鸣,人群的喧闹,似乎都与我无关。我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下,10分钟的沉默后,我背起重重的行囊,走向已经生锈的铁门。铁门内外,人们的脸上写满无奈。看着他们,我感到一种强烈的逃离的渴望。

    刚才,直升机上的我是高高在上的,现在,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等待我的,将是怎样的日子?我不知道。

    一辆车从身后开来,我伸出手,司机停下来搭上我,开往指挥部。空气中飘浮着浓重的尘土,巨大的落石散落在路的外侧,而内侧的山体上碎石滚落的声音一路未停。车过一座大桥,进入县城。

    我睁大眼睛,努力想看清这座震中之城的一草一木。一幅幅美丽的广告牌下,铝合金拉门紧锁着,把一切拒之门外。县城不大,很快,指挥部到了,我下车,向司机道谢。

    记者救助站的牌子赫然立在门口,哦,莫非自己也要成为被救助的对象?

    接下来便是列采访提纲,联系采访,整理笔记,写稿。

    将近凌晨两点,已经哈欠连天的工作人员把我带到专门为记者准备的帐篷旁边。透过青白色的手电光,我看到帐篷门口挂着一张打印着“记者之家”的白纸。心里忽然升起一点暖意。

    掀开卷帘,看见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熟睡的人。有的身上被子只盖了一半,双脚露在外面。

    我在左边最靠外的一个空铺上坐下,打量着我的新“家”。帐篷就搭建在一块草皮上,左边铺着两层棉垫子,右边并排放着4张床垫。

    我脱下外衣,躺在满是草末儿的棉垫子上,把包垫在头下。强烈的倦意向我袭来。已经连续几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工作,忽然安静下来,有点不习惯。风吹动帐篷发出呼呼的声响,身边躺着陌生的男人。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经历。做记者已经4年,对这个职业的感觉却一直很淡漠。可是不知为什么,就在此时此刻,我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听着帐篷里轻轻的鼾声,我知道,我们是同一类人。

    不远万里,一路风尘,就是要看看这真实的世界,并把它告诉别人。我忽然明白,记者,原来就是干这个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