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
志愿者在行动

爱的阳光照“新家”

本报记者 闵捷 董伟 通讯员 王子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8    [打印] [关闭]
    只用了3天时间,一个容纳6000名灾区群众的安置点拔地而起。

    这个安置点有670顶帐篷,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青城大桥附近,用来安置汶川县的灾区群众。

    安置点建设者中,有80名青年志愿者,来自与都江堰毗邻的郫县。在团郫县县委组织下,他们完成了大量建设任务,比如有80%的帐篷是他们搭建的。

    率队参加建设的团郫县县委书记吴蓉娟感到很充实,“在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中,团组织能承担大量实质性建设任务,还是头一次遇到。”

    半小时召集80名志愿者

    5月14日中午12时,团郫县县委接到郫县县委的紧急命令:速派80名志愿者前往都江堰市建设安置点,中午1时30分出发。

    时间紧迫,团县委工作人员紧急行动。要在一个半小时内召集80名志愿者,谈何容易。

    不过,召集志愿者的工作没有因为时间紧迫而混乱,原因是团县委掌握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名单。这个名单中,有2973名志愿者,他们的联系方式、工作性质、服务长项等信息一应俱全。

    只用了半个小时,所有志愿者就在指定地点集合了。

    出发之前,团县委工作人员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有的志愿者接到通知后呼朋唤友,导致志愿者数量过多,团县委只好劝回了未通知的那些志愿者。

    “幸亏我们前期储备了这批志愿者,要不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募到这么多志愿者。”吴蓉娟很感慨,深深体会到了志愿者储备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

    不仅是郫县,四川全省的志愿者招募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抗震救灾的工作效率,大量的储备志愿者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显著作用。

    团四川省委5月27日公布的消息说,截至5月26日下午5时,四川全省各级志愿者指挥中心共接受志愿者报名112.2万人,全省各级团组织、志愿者指挥中心有组织、成建制派出志愿者共10.8万人,累计有66.7万人次直接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铁观音不喝了,到灾区当志愿者去”

    都江堰的这个安置点所在地,原是一片荒芜的烂泥地,志愿者们用了3天时间,彻底改变了其面貌。抬眼望去,几百顶白色的帐篷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不仅有供灾区群众居住的帐篷,还有可容纳30人同时洗澡的浴室、有20个坑位的厕所、可供100多人同时用餐的食堂、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教室,相当于建成了一个社区。

    每一顶帐篷的搭建,志愿者们都花了不少心思。

    他们先在地上铺一层红砖,可以防渗水。红砖上面铺了一层隔热板,隔热板上面是一块合成木板,合成木板的上面是棕垫,然后才是被褥。

    这样,防水、隔热、平整、舒适,灾区群众住得很舒服。

    考虑到灾区群众的家园被毁,到安置点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志愿者们又给每顶帐篷配备了全套生活用品:牙膏、牙刷、拖鞋、卫生纸、洗脸盆、毛巾和水桶。

    一名灾区群众刚走进帐篷,就兴奋地打电话招呼别处的同乡:快来!快来!这里条件特好!

    为了不给地震灾情严重的都江堰市增加负担,志愿者自带盒饭,干到夜里1点,然后乘车回郫县住,早上8时又从郫县出发赶往安置点。

    志愿者中有家产逾千万元的老板,他们说,“家里的铁观音不喝了,到灾区当志愿者去。”

    大学生志愿者办起帐篷学校

    和团郫县县委一样,许多团组织在灾区群众安置点建设中出人出力,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团组织不仅在安置点的硬件建设中发挥了实质性作用,在安置点的软件建设中同样功不可没。

    在都江堰的城郊,有一个名叫“温馨家园”的灾区群众安置点。那里有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年级的都有。

    5月17日,四川大学团委书记王斌带着几位老师和同学到都江堰调研,并帮助灾区群众组建自助服务队。几位师生想到,何不给灾区群众中的学生开一个辅导学校,帮助他们复习功课呢?

    很快,“阳光帐篷学校”在安置点内诞生。取名阳光,是希望孩子们能重新开始阳光般的灿烂生活。

    现在,来自四川大学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已经为幼儿园到高二的每个年级开了教学班,学生总人数有150多人。

    朱红是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这几天,她和同学们天天在都江堰和学校之间来回跑。他们的工作是为孩子们上课,上课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应他们的要求辅导功课,二是结合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为孩子们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

    本来无所事事的孩子们一下找到了校园的感觉,这让家长们也感到高兴。

    记者从团四川省委了解到,目前共有2170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灾区群众安置点、灾区群众救护医院服务,将生活服务和心理援助结合起来,专门从事群众思想工作。

    心理援助要长期进行

    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心理援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团组织招募并派遣了心理援助专家和志愿者,到灾区开展服务。

    团深圳市委和深圳义工联合会派来的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之一。

    12岁的女孩林萧(化名)是绵竹市清平学校六年级学生。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她正与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之后跟着同学们一起从三楼跑下,得以脱险。而她妈妈被山顶滑下的泥石掩埋不幸遇难。此后,平时活泼开朗的林萧变得沉默寡言。

    对这一个案进行分析后,深圳志愿服务队队员鼓励林萧“画出自己的想法”,林萧画了一幅“青山绿水家乡图”,还表露了“以前的自己更可爱一些”、“希望能帮助减轻父亲的负担”等积极想法。队员又进一步启发她,让她思考如何恢复以前的状态,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终,林萧接受了队员的建议,情绪逐渐好转。

    在志愿服务队每天的工作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都江堰市,大量学校因地震受损,大批学生因此无法上课。眼看马上就要高考了,高三学生十分焦急。

    5月21日,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带着几名志愿者来到都江堰,连续为同学们开了两场讲座,介绍灾后心理调适与压力应对。

    但他觉得这远远不够,“一方面,地震使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这种创伤是持久的;另一方面,灾区的孩子也会遇到跟其他孩子同样的心理困惑,所以,心理援助要长期进行。”

    宁维卫说,他们已经在郫县、都江堰选了几个安置点,准备长期做下去,“起码要做两三年吧”。

    本报成都5月2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