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
古都新姿迎奥运

新北京流淌着老北京的血液

本报记者 蒋(韦+华)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30    [打印] [关闭]
    42年前的老前门大街“当当车”司机,日前应政府邀请,回到修葺一新的前门大街参观。对他们来说,新前门大街依然是熟悉的面孔:“五间、六柱、五楼”式样的五牌楼,青白石板铺就的步行街。在经历了1年多的保护性修缮后,北京这条地标性的老街,将于8月7日正式对中外游客和市民开放。

    作为北京历史上最大的街中牌楼,前门正阳桥上的五牌楼,保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样子:七样绿琉璃瓦,旋子金线大点金手法的彩绘。牌楼下是九尺(2.925米)宽的白石御道。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帝去天坛祭祀的必经之路。

    曾在前门老街各领风骚的百年老店,也有12家重新开市。其中包括著名的全聚德烤鸭店、大北照相馆、都一处烧麦店、月盛斋酱牛羊肉馆等。在五洲大药房旧址上,不久将根据历史旧貌安置一台报时钟。为支持“老字号”发展,崇文区政府将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用于老字号品牌贷款贴息、租金补助和文化创意活动。

    在前门大街工程设计总监、文物专家王世仁看来,前门大街的这次整修,绝对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根据有关调查,在整修前,前门地区的危房率达到80%,除保持历史风貌外,最重要的是更新市政工程,重新引水引电,按照现代商业的要求,对前门地区进行改造。“凡是涉及安全的,涉及现代使用功能的,都采用当前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而设计风貌,都采用最保守的技术、最传统的技术。经过改造,前门地区至少在50年内,无须大动。”

    据悉,前门大街改造,政府共投入19.8亿元。今年8月,参加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各国运动员,将从新前门大街跑过。为了这条特殊赛道的畅通,“当当车”将等到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才向公众开放。

    前门往北,穿过故宫,沿着北京的中轴线,直抵北京2008奥运会核心场馆—“鸟巢”和水立方。

    在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随便在哪里一挖,都可能挖掘出一堆文物古迹来。在奥运场馆规划阶段,文物部门就参与了场馆建设工作,场馆选址避开了古迹集中的旧城区,主要选择在北四环和北五环之间、地面上文物建筑较少的地区。在最早的规划中,水立方和“鸟巢”在一条线上。为了保护北顶娘娘庙及其遗址,水立方往北移了100米。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介绍说,18处奥运场馆的建设先期都进行了考古挖掘和勘探,清理出历代文物1500多件,包括东汉的陶器和明清的玉器。

    作为北京文物部门的当家人,孔繁峙感觉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从2000年开始,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文物保护上投入1亿多元的资金,相当于1990年以前110年投资的总和,因为在1990年以前,每年的专项投入平均只有100万元。最近8年来,政府投入的9.3亿元引发了杠杆效应,共带动社会资金50亿元参与文物保护。

    为切实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京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先后组织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第二批1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旧城范围内保护区和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的总面积为2736公顷,规划覆盖面达44%。

    在旧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组织、专家咨询、公共参与、科学决策的机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成立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文保专家作为顾问直接参与规划设计,并指导项目施工,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目标。采取逐户调查、座谈听证、规划公示等多种形式,加强居民的公众参与,充分征求并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护私房主的产权利益,鼓励居民自主改造,成为房屋修缮保护的主体。

    近几年,什刹海、南锣鼓巷、南池子、前门、琉璃厂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均进行了试点保护工作。为了保护什刹海地区的风貌,原本有5层高的地安门商场,整治后降为3层。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承载着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主体的旧城区危旧房改造,始终坚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与保护古都风貌并重的思路,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旧城保护机制,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的有机更新模式稳步推进,杜绝了“大拆大建”,突出旧城整体保护。

    2007年下半年,市政府又提出了“修缮、改善、疏散”相结合的旧城有机更新模式,本着解危先行、修缮为主、完善市政、适度疏散的原则,对旧城平房区四合院进行了修缮整治,拆除与风貌不协调的违法建设,维持胡同肌理,恢复地区风貌,改善环境。本次修缮工作共涉及44条胡同,1474个院落,9635户居民。

    孔繁峙为记者播放了多张北京古迹修缮前后的对比照片。从前门楼子、故宫、什刹海,直到奥运场馆。奥运主场馆分布在中轴线的北侧,使原来7.8公里的中轴线,继续向北、向南延伸,形成了25公里的中轴线。使奥运主场馆的建设与北京古城建筑的布局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和协调,它既保持了传统城市格局的特色,又是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建设。”孔繁峙说。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