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
星期

给举重运动员“加重”

本报记者 郭剑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19    [打印] [关闭]
    一旦举重运动员试举完毕,就有一台“加重机器”启动——一报出公斤数,加重员脑子里马上反映每片杠铃的颜色和重量,决定出要加几片杠铃。女生撬起杠铃杆,一名男生负责加减最重的大片杠铃,一名男生负责小片杠铃和卡上卡子。

    整套加重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在10秒钟之内完成。

    每逢举重比赛,4男1女5名正襟危坐的加重员随时待命。他们衣着整齐,就连白手套都是一尘不染。5名加重员分工明确,如果只需少量添加重量,则通常由两人上台完成。如果需要更换杠铃片,则5人齐上阵。先完成任务的加重员跑下举重台后,站在自己的坐席前等候同伴,待全体站成一排后,中间的人会轻声发出“坐下”的口令,再同时坐下。

    加重员的工作量很大,每人一次上场更换杠铃片来回距离40米,一场比赛下来要往返200次,总距离要8000米。有时每人一天要负责两场比赛,从场下到场上往返总距离会达到16000米。

    北京奥运会加重员一共10人,分男子比赛组和女子比赛组,这10人都是北京体育大学的本科生,专业就是举重——除了运动员之外,他们在电视转播的画面中镜头最多,所以选择举重员的要求是:身材标准,动作协调,面相庄重。

    “他们代表着中国青年人的形象,我们当初选人时,就有很严格的要求,比如说身高都要在1米65到1米75之间,要能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北航举重馆竞赛团队的李恩福老师说,“从实际效果来看,他们做的非常出色。很多人看不出来他们是练举重的,他们的形象非常阳光。”

    即便本身的专业就是举重,这10名加重员也在赛前接受了长达三个月的严格训练。

    “他们的工作在众目睽睽下完成,不能出现一丁点儿差错,每片杠铃的颜色和重量都要烂熟于心。”李老师说。

    另外他们还要接受同样严格的形体训练,因为他们算是一种“形象工程”。“普通人不可能保证在台下挺胸抬头直直坐一个半小时,但他们必须做到。”

    一场比赛下来,加重员搬动的总重量大约接近20吨——这让加重员结束每天的工作之后感到“比参加训练课还累”。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