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后劲是文化
近半个世纪前,松辽盆地上,铁人王进喜带领着他的1205钢铁钻井队,进行了一场几近惨烈和震惊世界的石油大会战,也给他的子孙和大庆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在石油行业中,‘铁人精神’成了诚信和质量的代名词,更成了不需要做广告的知名品牌。”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苏冠玉由衷地说。
不忘激情岁月,长存铁人精神
大庆人把铁人精神作为大庆的城市之魂,大庆的传家宝。
大庆高新区华拓数码公司的员工王丽娟,4年里已经是第9次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她说,每来一次展馆,就像是和铁人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大庆,铁人纪念馆和油田历史陈列馆等4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都吸引数千人参观,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不但成为大庆人过“党日”、“团日”,举行“成人仪式”的重要场所,还成为升学离乡、结婚庆典、亲朋来访时参观的“圣地”;在大庆,以“铁人”命名的学校、社区、街道、广场、桥梁随处可见,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记住这座城市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大庆,4月19日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1961年4月19日那天,铁人王进喜带领队友封掉了一口斜度超标的新油井。队友担心地问:“填了这口井,不是给咱们的队史抹黑吗?”铁人回答:“没有这一笔,我们的队史就是假的。”
话剧《铁人轶事》的编剧杨利民说,今天重新解读铁人,不再是简单的政治概念——铁人王进喜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就像一位兄长,一位隔壁的大叔,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性格中最精华的部分。
杨利民说,他自17岁参加大庆石油开发建设至今,深深感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渗透到大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庆凝聚人心、克难攻坚的强大精神支柱。话剧《铁人轶事》至今已巡演120多场,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一片发自内心的感慨。
在杨利民看来,一座典型的资源型矿区城市,石油资源早晚会枯竭的,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不会枯竭,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永远不会枯竭,这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凝聚人心,文化浸润灵魂
城市发展的后劲,说到底还是它的文化。2007年,大庆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亿元,其中至少有1/3来自文化产业的贡献。
2007年7月,上海芭蕾舞团的经典曲目《白毛女》、《天鹅湖》,拉开了投资2.7亿元的大庆歌剧院的大幕,完全市场化的运作、连续6场的精湛表演场场爆满,在大庆卷起一股芭蕾舞热潮。
大庆市文化局局长伊文琦介绍,作为大庆城市标志性建筑,大庆歌剧院的舞台设施堪比国家大剧院,只是规模稍小,灯光、音响都是国内一流。硬件过硬,才有了吸引一流演出的资本。继上海芭蕾舞团之后,维也纳施特劳斯歌舞团的《蓝色多瑙河》、法国“钢琴公主”金·芭比独奏音乐会、天津京剧团的《智取威虎山》、北京京剧三团的《红灯记》都相继来到大庆演出。“歌剧院现在平均三两天就有一场演出,大庆市民足不出市,在自己的‘金色大厅’里就可以享受到国内外一流的文化盛宴。”伊文琦说。
3年多的时间里,大庆共投资74亿元,建设了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歌剧院、大庆书苑等43项重点文化工程,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相当于大庆市民人均1平方米,这在全国同类城市实属罕见,体现了大庆打造现代文化名城的大手笔。市长韩学键表示:“为了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文化设施上投入再多的钱也是物超所值。”
除“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大庆火热的广场文化还带动“激情之夏”、“大庆之冬”、“金色田野”、“欢乐校园”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都在1000场次以上,参与人数达100多万人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主题活动更是接连不断,“书香大庆”、“文明大庆”、“和谐大庆”、“礼仪大庆”使这座城市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书香大庆”启动后,市区600余个“书吧”遍布大街小巷,市民阅读已渐成习惯。
“经济是城市的骨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是文化。”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盖如垠说。
八一农垦大学的学生于奇林,是大庆第一位捐献骨髓的大学生。在他看来,一个文明城市,不仅仅是街道整洁,环境美化,更关键的是要看内涵:“也就是说文明的意识和行为必须渗透到各行各业,必须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必须渗透到每个市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