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诊所”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开新路
11月8日,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在四联村“希望诊所”检查患者康复程度。由钦州市卫生局、团钦州市委、钦州市青年医学创新学会组织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到各希望诊所义诊。
吴芳摄
11月13日半夜,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四联村两岁的黄超小朋友高烧直抽搐,被父母送他到村“希望诊所”吊了三个小时的点滴后,又是扳指数数又是唱歌,重新活跃起来。坐诊医生魏爱珍仅收取药费10.5元。
“家门口的‘小卫生院’就是方便。不只本村,附近村的乡亲都爱到这儿看病。”黄超的母亲说。
农村诊所嫁接“希望工程”品牌
四联村“希望诊所”建在村子唯一通往外界的公路边,是人口聚居地。诊所占地160平方米,经过简单装修,还配备了两名医生,有诊室、药房、病房共6间。
“之前这是一座废弃的小四合院,‘赤脚医生’李盛乾在其中一间屋子搁一张桌子,摆几种常见药品,‘赤脚医生’魏爱珍再带来一张桌子加盟,就成了四乡八里群众治病的依托。”村民利以贤这样描述诊所的前身。
团钦州市委书记申荣洲在乡镇工作时,经常见到类似场景。“诊所很旧没有诊疗记录,群众打吊针时就坐在地上,药品种类不多,还乱摆放,很不规范。”钦州市卫生局提供的数字显示,钦州市共有2317个村级卫生机构,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的只有16%;全市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只有4.4%;医疗专业水平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尚未解决。
“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是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思考后,把工作切入点放在‘希望诊所’上。”申荣洲说。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团钦州市委和钦州市卫生局共同派出工作组深入镇、村调研,就如何建设“希望诊所”起草了可行性调研报告,并自上而下、多方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实施方案。
2008年6月27日,钦州市首家“希望诊所”在钦北区大寺镇四联村启用。广西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覃超杰认为,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嫁接“希望工程”品牌,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品牌效应让“蛋糕”迅速做大
四联村“希望诊所”是由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捐赠“希望工程”的形式,投入5万多元建设改造而成。医院还赠送了一批医疗器械,并与诊所结成帮扶对子。患者多时,医院派出医护人员帮助义诊,不收取任何费用,目的是保证“希望诊所”在低收费标准下运行。
通过试点示范,钦州市明确了“希望诊所”今后的运作模式:经过严格审核和选定,以钦州市现有具备合格行医资格、具有相应规模和诊疗条件的农村诊所为基础,由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希望工程”机构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募捐筹资援建。
钦州市各级团组织在机关、企业、团体、个人等社会各界迅速广泛发起“希望诊所”建设募捐活动,先后策划和成功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冠名援建”和“青年文明号资助援建希望诊所”等活动,筹集资金30多万元。
一家药品公司得知募捐的消息后,主动找上门,表示要资助建设5个“希望诊所”,条件是在“希望诊所”设立该公司药品专柜,被拒绝。“我们要确保‘希望诊所’的公益性和‘希望工程’品牌不受破坏。”申荣洲说。更多的爱心企业不计名利参与“希望诊所”的建设中。一家房地产企业承诺,每销售一套房,就向“希望诊所”捐出1000元。
看到发展前景,许多乡村诊所和医生纷纷申请建立“希望诊所”。申荣洲表示,在资质认定方面会严格把关,诊所必须建在贫困村,医生必须有执业医师证。
截至10月21日,钦州市年内计划建设的20家“希望诊所”全部建设完成。20家“希望诊所”统一装修风格为雪白墙体和草绿色墙裙,基本医药和医疗器械统一配备。
其间,团钦州市委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希望诊所”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希望诊所”从业人员职责和行为规范》、《合作建设“希望诊所”协议》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动“希望诊所”持续健康发展。
爱心新平台 事业新舞台
“以前大家有病痛大多是拖,怕麻烦又怕花钱。现在家门口有‘希望诊所’,方便又实惠,大家都乐意到诊所及时解决。”四联村村民利贵超说。利贵超患肌无力10多年了,多方求医未愈。“希望诊所”坐诊医生李盛乾带着这个难题到钦州市一医院学习培训回来,天天为他敷草药舒筋活络。半年后,利贵超可做些简单的家务了。
“希望诊所”明显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医疗条件。据了解,陆续建成的20所“希望诊所”诊治1万多人次。
钦州市的农村诊所过去一直由乡镇卫生院代管,但存在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大部分处在自由经营的状态。结合“希望诊所”的实际情况,团钦州市委会同钦州市卫生局公布监督和投诉电话,开设投诉和举报信箱,聘请群众监督员,开展评议和考核,奖优罚劣,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诊所立即摘牌。一系列有效监管,促进农村“希望诊所”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迅速和运作规范的“希望诊所”,很快成为社会各界奉献爱心的新平台和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新舞台。
今年7月15日,以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中国代表处项目支持官员尹梦为首的考察组一行考察钦州市“希望诊所”后,称赞这个项目建设有特色、有成效、很创新,表示要派出志愿者服务支持,深化合作。
在灵山县“佛子希望诊所”,每隔15天就迎来两位县人民医院派出的业务指导专家;团灵山县委把“年轻干部感悟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现场安排在了这里,期望引发共青团系统的更多关注和宣传影响;团钦州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市青年医学创新学会会员到诊所开展的义诊、体检活动也隔三岔五地开展。每家“希望诊所”都有一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结对子帮扶,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巡回到各“希望诊所”开展义诊、体检活动,指导和培训乡村医生开展业务,而且帮扶过程中规定不分享诊所的半点收益。
一些城市卫生机构的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也加入到“希望诊所”志愿者队伍。原钦州市地区人民医院医生韦杰光退休后,每月用10多天时间到各“希望诊所”指导业务,乐此不疲。
“下一阶段,我们计划五年内在钦州市建100所‘希望诊所’,基本解决当地贫困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申荣洲说。
团组织和卫生系统的努力探索引起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15日,钦州市委、市政府启动钦州市民生建设工程,“希望诊所”作为主要内容列入其中。今年7月24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钦州市调研中专门了解了“希望诊所”建设情况,非常赞赏,要求一年后把建设进展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