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毕业生:这个春节不得闲
大年初二,日程表已排得满满
“大年三十晚上9点多,我才下飞机回到杭州,到家过完年,我睡了一整天!”小周是北京某重点高校的学生,进入大四以来,她一直在为前途奔忙。由于之前实习的一家媒体单位要求她工作到除夕夜,因此她不得不赶在新年钟声敲响前,连夜返乡。
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紧张,小周也格外辛苦地抓紧实习。“我每天上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如果上夜班的话,就是从下午5点上到凌晨一两点,如果赶上第二天是白班的话,就得接着上,搞得我睡眠严重不足”。
尽管这段实习经历让小周筋疲力尽,但回家过年的她并没有让自己闲着。从大年初二开始,她的日程表已经排得满满的了:先是要写数千字的实习日记和总结,然后写论文,外加学英语,过几天还要去台湾参加为期10天的学生交流冬令营,2月16日晚飞回家,20日中午飞回北京参加21日的雅思考试,25日考GRE写作……“我是死的心都有了。”小周感叹道。
“休息”这个词目前不在小周的字典中,她说自己是“半学习半干活儿”。“今天刚开始学英语。养成习惯了,每天八九点起床,用3到4个小时学英语,再用3到4个小时看专业书,晚上12点准时睡觉。”
那春节如何有时间陪家人、走亲戚呢?小周说,她家没有过年走亲戚的习惯,因为平时常常走动。至于陪家人,“天天跟老妈一起吃饭睡觉,每晚必出去一起逛街,这不就陪了?”
找工作的这半年,小周感觉很累,但也很值得。“我现在就是把能做的都做了,一边等机会,一边做多手准备,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做英语导游,给面试热身
在过去海投简历的半年里,文科生杨倩一直回避需要英语交流、或者英语面试的各种职位。
“大学4年,我就没说过几句英语!虽然六级考得还可以,但平时几乎没有与外国人对话的经验。”张口说英语,成了杨倩找工作时的最大软肋。没想到寒假期间,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
“我接到短信,在欧洲工作的亲戚说,一位外国同事到温州来体验中国新年,其中有一天亲戚有事无法抽身,想找个会英语的人带他转转,问我有没有时间。既然是帮忙,我就答应了。”
约好早上在酒店碰面,杨倩一到大堂就打电话“接头”。虽然前一天不知练习了多少遍,可当听筒那头传过老外纯正的英语问候“Hello”时,杨倩脑中立马一片空白,连最基本的语法也说错了。
过了一会儿,一名高个金发青年走过来,笑着和她握了握手,原来这就是她的“游客”Michael。看到对方如此友善,杨倩渐渐放松了下来。
在从旅馆到景区的渡轮上,杨倩从最简单的问句开始,慢慢了解到Michael来了好几天,最想去感受一下中国寺院的宁静,喜欢吃温州海鲜……“在做导游的过程中,我的舌头慢慢灵活了,句子也越说越长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克服自己发憷的心理。”
温州江心寺山门前,有一多音字的著名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当杨倩一路带Michael来到对联前时,她决心翻译这副中文理解都费劲的对联。她一边打着手势,一边用蹩脚的英语解释,Michael点头笑了。
回家后亲戚转告杨倩说,Michael直夸她英语棒。这大大减少了杨倩张嘴说英语的畏难心理。
别人休假,我当霸王面
春节前,进入了常规的招聘“淡季”。当众多准毕业生鸣金收兵,认为“暂时没什么可做”时,上海的小姚却抓紧年前的最后日子,上门跑公司,成功地获得了一家与他专业对口的大型国企的实习生职位。
一开始,小姚也和众多求职的同龄人一样,是网投简历大军中的一员。他在网上看到这家公司一共招两名实习生,而自己各项要求都符合,就是家庭住址离公司较远,但他还是据实投了简历。
简历递出后,小姚并没有坐等公司通知,他开始琢磨:这个实习机会很好,但如果招聘部门的主管看到他简历上的地址,人家肯定不会要他了。反正最近放假了也没事,不如自己去上门说明一下。
到了公司之后,他直接跟前台说:“我找某某部门,关于部门招实习生,我有些事情要和主管交流一下。”过了一会儿,一位部门主管出来告诉他分公司不招,是总公司招,并热情地告诉他总公司的地址。
到达总公司后,碰巧部门主管在开会,小姚被带到一个会议室等待。等了很久,部门主管终于开完会进来了。听完小姚的情况,主管直接告诉他,公司已经收到几千份实习生简历了。
“当时我觉得他话语间有婉拒的意思,但我是个比较自信的人,觉得我有机会能得到这份实习机会。虽然我家离单位较远,但我相信经过面谈,我能比较好地将自己的谈吐、气质展现给对方,这是简历不具备的。”小姚说,交谈后,主管收下了他的简历,没过几天,他就接到这家公司人事部的电话,通知他去实习了。
“我觉得企业招聘实习生,能力是一方面,但诚意也是很关键的。”小姚感到这次当霸王面,又给自己积累了不少面试经验。
为工作,硬着头皮上酒桌
和一些自力更生的大学生相比,更多的准毕业生则利用起春节过年的大好时机,发动家长亲戚,大打求职“人情牌”。有的学生给亲戚拜年时,带上简历,希望他们帮忙“推销”;还有的奔波于饭局酒桌之中,向关键人物暗送“秋波”。浙江省台州市的小郑,便在寒假期间,在表姐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酒桌上的“重要会晤”。
小郑就读的大学并不是重点,但她实习十分努力,而且就业目标明确,早早就确定在家乡找一份工作。
大年初六,小郑的表姐突然给她打来电话,说给她约了当地金融单位的几名相关领导出来吃顿饭,并叮嘱她一定要好好表现,给领导留个好印象。
事先被表姐关照过,小郑早早来到酒店,等几位相关领导到齐,大家“心领神会”,一上来表姐就替大家做起介绍来。
令小郑尴尬的是,领导都是她叔叔的年纪,她却只能把众叔叔喊作“哥哥”。“因为我在家是最小的,我表姐和我相差近20岁,领导跟表姐年龄相近,我只好叫他们‘哥’啊!”小郑苦笑着说。
开席后,领导们开始笑着给“小妹妹”敬酒。这时候小郑的大麻烦出现了:她压根儿不会喝酒!
“小姐,你要啤酒,还是红酒?”服务员问道。小郑环顾四周,每个人的面前都只放着啤酒和红酒。她本来想说要饮料,但话没出口就一下卡在喉咙里了。“领导都敬我酒了,你说我怎么能不喝?”小郑说,为了搞好关系,她硬着头皮接了一圈领导的红酒。刚坐下,表姐在桌底下又推了她两下。
“酒桌规矩,别人敬完了你,你又是小辈,不用说当然要回敬啊!”晕乎乎的小郑抱着豁出去的精神,赶紧又站起身。到后来,她已经不知道酒是什么滋味了。跌跌撞撞地敬完一圈,她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到了这份上,绝不能倒下!”
后来,听表姐说领导对她印象不错,工作的事应该八九不离十了。“我其实挺怕官场交际、酒桌交际的,因此也一直不准备考公务员系统。但那一天,我喝了足足半瓶红酒。长这么大,从没喝过这么多酒。”小郑的话音里没有鄙夷,而是对工作落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