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8日
星期

高华:一杆老烟枪

学者 张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18    [打印] [关闭]
    高华是我的同行,都是做近现代史的。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可我们不是,而且交情匪浅,不止他本人,连他夫人和儿子,都跟我混得倍儿熟。据高华讲,两个都是我博客的忠实读者。就此一斑,可见不务正业的人永远比埋头做学问者有市场。

    高华是个温文尔雅的学者,说话,唱歌,讲课,都柔声细气,稍带点南京口音,怎么形容来着——醉里吴音相媚好——听他讲话,就这个感觉。没醉,也得醉。因此,在南京大学,只要高华教授开课,课堂永远是满满的。还有一次,几个朋友在云南聚会,开party,高华建议我和他一起出个节目,唱支歌,唱什么呢?想来想去想不出,高华说,咱们唱80年代的一个广告歌,《我们是害虫》,想不出更好的,我只好答应了。到了会上,我和高华,再加上高华的儿子,三人一起唱《我们是害虫》,举座皆欢。可是,在把我成功地打成害虫之后,他自己又出来唱了一首苏联歌曲《有个老奶奶瓦里瓦拉》,歌唱得好不好我不知道,反正自他唱了以后,所有的人都开始瓦里瓦拉,没完没了。

    高华的学问,不劳我说,普天之下,居然有人为了能带他一本书回来,跟海关打官司,弄得惊天动地,绝对天下独一份。不过,高华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他的学问,不是他温和的脾气,也不是他的演讲或者谈天,而是他的烟瘾。

    在印象中,好像无论什么时候,高华的手里,总是夹着一支香烟,连上课也不例外。我请他到我们学校演讲,他首要的条件,是必须允许他在演讲的时候抽烟。没办法,还只好答应,任他在喷云吐雾中高谈阔论,活活把我们学校的校规给公然糟蹋了。

    跟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服务中心一起混的时候,他没好意思在人家那里造反,隔三岔五,就得下到楼下抽烟,每次还强拉我陪着他,美其名曰下去说两句私房话。后来香港特首学林则徐,全城公共场所禁烟,位于荒郊野外的中文大学校区居然也属于禁区,可怜的高华,每次抽烟过瘾,都得快步溜达到校门之外。

    朋友们同情他,一起劝他戒烟,我也跟着起哄,但是我起哄的原因,不止是因为同情心,主要是因为中国服务中心的两员女将曾经逼我减肥,害得我苦不堪言,到处诉苦说中文大学成立了大陆知识分子迫害中心,当然也可以说是健康减肥中心。我想,既然这两位女将如此富有爱心和爱操心,那么对待高华也得一视同仁才是,因此,就卖力撺掇她们在我走了之后,将减肥中心顺势改成烟控中心,将彼时施之于我者,悉数施之于高华。两位女将果然中招,欣然答应了。

    为了增强效果,我在走之前,特意找高华谈了一次,将我当年做兽医那点看家的医学知识,倾囊倒出,连唬带蒙,耸人听闻地告诉他烟不戒有十大祸患云云(哪十大,我现在都忘记了)。接下来两位女将给他上手段,一招接一招施展开来,软的硬的,全来。原以为高华肯定会被拿下,烟控中心高奏凯歌,谁知半个月后,主将熊景明沮丧地打电话告诉我,强制戒烟行动失败,高华一杆老烟枪,抵抗到底,誓死不投降。其实整个过程高华的态度很好,不论是来劝的,还是来抢的,人家一律接受,表示“要戒要戒”,只是过后照抽不误。

    高华的烟瘾,原来没这么吓人,只因学问做得太苦,家里条件又差(我去过他家,房子很小,很多书都得捆上摞起来),写那本著名的《红太阳》的时候,跟朋友借了一个四面透风的房间,在那里苦干,我们知道,南京的冬天也相当冷,为了能熬下去,高华只能一根烟一根烟地抽,一方面思考,一方面心理上感觉有点暖意。书写成了,烟瘾也大成这样了。

    去年,再见到高华的时候,发现老先生居然把烟给戒了,没吃戒烟糖,没买如烟,更没用强制。当奇迹出现的时候,天没塌,地没陷,高华平静得跟平常一样,说话的声音依旧那样醉人,只是手指缝里再也没了那熟悉的纸烟。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