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

自由呼吸疯狂的空气

■阿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19    [打印] [关闭]
    手机与歇斯底里有什么关系?

    朋友的电话闪过来,急促的铃声逼迫我丢开读得兴致盎然的小说,按下接听键。

    “嗨!在干什么呢?我没什么事,就是想你了!”

    “嗯嗯,我也想你!”我一边努力地表示着理解和欣喜,一边用力搓开自然紧蹙的眉头,极力不让声音中透露一丝尽快挂掉电话,回归阅读的渴望。

    类似片段几乎闪现在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尤其是那些交际广泛的人。据调查说,有90%的呼叫——这个数据还在持续攀升——几乎没有任何别的功用,仅仅是想让接听方听到呼叫方的声音而已。

    “歇斯底里不是其他,只不过是我们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倾向。”《对面的疯子:解读平常的疯狂》如是说,手机则用最低廉的成本便捷地满足了我们的这种倾向。

    而不假思索地配合甚至讨好,直到让对方满意而归——就像我所做的,看起来好像只是人际交往中微不足道的惯用技巧,但却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因素。

    压抑自己的需求,放弃真实的享乐愿望,用绝对的自控避免任何意外的发生,这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

    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感觉到,我们和歇斯底里、强迫症等种种疯狂的症状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阔的鸿沟,每一个微笑着从街对面向我们走来的人,或许都摇曳着疯狂的某个侧影。

    也许事实正如帕斯卡说:“我们其实是疯狂的,不疯只是疯狂的另一种表现。”弗洛伊德也说过:“每个人多少有点儿精神病。”

    《对面的疯子:解读平常的疯狂》的作者皮埃尔·玛里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疯狂无处不在。他试着教会人们与疯狂友善相处,并舒适地共生。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就是揭开疯狂那已经被现代世界的各种传媒手段修饰得极尽扭曲的神秘面纱。疯狂并不是在特殊土壤孕育下绽开的畸形花朵,“而是在日常世界里我们选择的关系模式”。

    “疯狂的四种存在方式,对应了四种我们和他人相处的关系模式:诱惑他人、为他人服务、逃避他人、利用他人及伤害他人,而换作术语指代则是歇斯底里、强迫症、恐惧症和变态。”

    玛里介绍了歇斯底里的三个特征:不可靠的身份;确信现状令人不满;需要能迷住伴侣,把他拴在身边(甚至支配、操纵他)。这三个特征通过四种症状表现出来——

    请求症:认为所有他人提供的认同和满足都不能达到期待,重要的是得到更多;

    嫉妒症:认为一个和你旗鼓相当的人仿佛拥有一样比你更多的东西,生活变得无法忍受;

    迫害症:认为存在某种亲友密谋拒绝自己得到所期望的东西;

    抑郁症:认为说到底,没什么可做的,没什么可指望的;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信念,大家都拒绝填满一份难以满足的缺憾。

    这样的解析似乎让歇斯底里的空气扩散到让我们无法忍受的地步,但事实上它并不是我们需要拼命逃离的噩梦——这些空气允许我们自由呼吸。

    “如果没有歇斯底里,生活就会变得平淡无味。正是认可的需要促使我们去诱惑,去创造,去发明,去找寻所有排遣烦恼的途径……甚至最离谱的伴侣,那个一场接一场跟你闹的他或她,也并非不能让我们散心。”

    其实我们一直这样和歇斯底里相互依存,共生着。

    如同歇斯底里像蛋卷一样被层层剥开,强迫症、恐惧症和变态亦可以走下令人生畏的“鬼坛”。如果了解到这一点,则或许会实现作者描绘的美好期望——“今天,用另一种方式去思考疯狂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受疯狂的种种含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