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
山西长治和山东威海争创文明城市—

追求更精彩的过程 干劲不松 步子不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19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山西省长治市和山东省威海市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坚持重在群众参与、重在创建过程的方针,通过创建切实造福民生。尽管这两座城市最终落选“全国文明城市”,但共建共享的文明行动已经融入其各项工作中。

    记者李建平、叶健报道:近日,记者在长治街头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他们对政府在“创城”过程中的表现普遍表示满意。市民张大妈说:“作为一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长治’,我明显感觉到,这两年长治的空气更清新了、水更清澈了,城市越来越时尚美丽了,最主要的是,人和人之间关系更好、更和气了。”

    记者采访发现,“公共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政府越来越亲民爱民”是长治市民感到近两年长治最大的两点变化。事实上,这也是长治市在“创城”过程中着力最大的两大领域。

    除了以规章制度加强城市管理外,长治创造性地推出了“道德楷模”和“长治好人”的评选活动,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道德楷模引领社会风尚,在社会各界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成效显著。

    “创建为民、以创建促民生改善”是长治市“创城”的最终目的。为此,长治市着力进行政务改革。除了推出山西省第一个集中式政务大厅,第一家网上行政审批暨电子政务监察系统,第一个以电子信箱、语音电话为受理平台的社情民意通道等首创性举措外,长治还向社会发放了96万张“书记、市长名片”——长治市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联系卡。

    近半年的运行证明,这一热线不仅为长治市连续6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作出了贡献,还成为了一条民生诉求通道:在18614条的市民问题反映信息中,有95%以上的问题都得到了政府及时解决,市民反馈的满意度为81%。

    “我们‘创城’的过程是精彩的,表现为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提高,但是最终落选的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在今后的‘创城’中,需要追求更精彩的经过、追求更完美的结果。”长治市委书记杜善学表示,在落选全国文明城市后,长治市没有抱怨,更没有气馁,转而对落选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首先是生态环境方面,作为资源型城市,且地处北方黄土高原,长治生态环境包袱大,治理污染难度也大;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当选城市相比,也相对落后。

    据介绍,目前长治市正在研究制定下一个3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强项抓巩固、弱项抓提高,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记者张晓晶报道:自2004年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威海市就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和创城之路。

    威海把以人为本、满足人民需求、努力打造宜居城市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在“创城”工作中,威海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起,通过一件件涉及民生的大事、方便市民的小事、有益身心的好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城活动带来的实惠,从而拥护支持创城工作,积极参与创城实践。

    “打环境牌、吃环境饭”是威海一贯坚持的城市发展战略。为此,威海对50多家小造纸、小化工厂痛下“杀手”,清理近海养殖3万多亩,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1%;拆除了市区1500多座小锅炉,迁建改造了玻璃厂等烟尘排放大户,空气环境优良率达到100%;对800余个采石点进行了整顿,对山体进行矿坑蓄水、植被绿化和生态复原;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100%无害化处理,86%的镇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创城”成果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在广大农村,威海开展以求富、求知、求美、求乐为主要内容的“百佳和谐家庭”“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着力营造环境优美整洁、生产生活便利、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368个村被授予市级“文明生态村”;先后对市区35个旧生活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增设花坛绿地、健身器材,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旧生活区改造完成率达到92.1%,物业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了平安镇、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使威海成为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最好的地市之一。

    民生为本的“创城”思路,让威海人民真正享受到创城带来的实惠。仅2008年,全市用于统筹城乡发展、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达到51.1亿元。近几年威海市各级财政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逐年增长,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10项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与此同时,威海还充分发挥慈善资金作用,资助社会困难群体。

    热心公益、扶危济贫、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行为在威海广大市民中蔚然成风。2006年初,威海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一些汽车和乘客被困在高速公路上,饥寒交迫。困境之中,热情的威海人不仅送来了热汤热饭,还让出自家的热炕头,用行动诠释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道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