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上海不具可比性”让人寒心
笔者对这种说法很是不解,尤其是“由于北京人力资源等独特状况所决定,北京市与上海市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等于公开宣称:北京是特殊的城市,想要北京户口?做梦去吧。中国不是联邦制,北京也没有实行地方自治,我们拥有共同的宪法和法律,这是各地制定政策时都应遵循的。同样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和直辖市,上海和北京在“人力资源等独特状况”上怎么连可比性都没有了?
在“人力资源”方面,北京拥有的人才,是不是已远远超越上海了,因此不需要出台这方面的改革措施?任何一个民族或地方,人才都是多多宜善,所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说过他们的人才已经很多、够用、不需要输入了。信息时代,国家或城市发展、繁荣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北京岂能例外?
那么,“人力资源”后的“等独特状况”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张祖德没有细说,笔者只得在这里猜测。北京与上海的最大差别,是因为北京是首都。但这不是拒绝人才的理由。首都是中国的立法中心、行政中心和司法中心,这些中心都要靠最优秀的公务员来运转;很多国家都有企业的总部、外国大使馆设在北京,上海却没有,这又是一个重要区别。可是,北京这些部门或机构也要靠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来支撑,因此,北京应该比上海需要更多的人才。
北京的“独特状况”,可能还包括它拥有比上海更多的重点高校和独立科研部门。这虽是事实,但我认为,高校及其他科研部门本身需要人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需要由人才及时地“孵化”,人才之间还需要流动和竞争,这就需要在人才引进上,北京把户口的大门打得更开。也许,“等独特状况”还包括北京比上海人口更多、教育资源更紧张、交通压力更大、环境更脆弱等等。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相关行业的人才,否则,不但制定不出有效的对策,甚至连问题的根源都查不出来。新加坡也面临着北京同样的问题,但遇到巩俐这样的人才,马上就吸纳了。
由此可见,在户籍政策改革上,北京与上海不但很可比且很有一比。作为首都人,理应比其他省市的人更自觉地树立公正、公平观念,理应做执行国家法律的楷模,理应更深刻地理解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动辄就把自己独立于其他省市人之上,用居高临下、站不住脚的言论来伤害其他省市公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