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级团组织探索“面对面”活动长效机制
搭建平台纳青年言
“刚才于总说关于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他建议我们还是先就业不要‘创小业’。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其实就业很困难,我们没办法,不得不去创小业,不管是卖猪肉还是干其他的事情。”
“因为学的是金融,我想应聘银行的一些职位。而在投放简历的过程中,银行的问题第一栏为‘您是否有亲属在银行工作?与他的关系是什么?职位是什么?’而这个问题往往决定了我是否有机会去参加面试。”
……
“我们企业找不到人,这里还有人找不到工作,可能需要有一个平台来解决这个矛盾。”
……
这是近日发生在团山东省委办公楼一楼会议室的一个对话场景,这里正在举办的是“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春节前后,浙江、重庆、陕西、黑龙江、内蒙古……天南地北的团组织都行动起来,赶在各地两会召开之前,搭建起青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的平台,希望代表委员在地方两会上代表青年发出最强音。
重庆一名大学生在200多人的活动现场提出大学生网瘾问题。对与会的代表委员和团组织负责人来说,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新问题了”。当这名大学生动情地描述了同寝室同学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情况后,在场人士被打动了。
经过调研,确认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代表委员们在已有的提案议案中加入了关于建立“青少年网瘾戒除中心”的建议,并在重庆市两会上被采纳。
在会后的座谈中,重庆市的人大代表这样表述对活动的认可:“这样的活动为我们履行职责提供了便利,搭建了平台。当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就是做实事,掌握第一手的基础材料非常重要。”
1月13日上午,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召开“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座谈会,出席“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到青少年中间,与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就青少年群体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一位在融水县工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认为,“面对面”交流这种形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既为青少年理性有序地表达诉求畅通了渠道,也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近青少年、倾听青少年呼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除了搭建现实的“面对面”平台,团浙江省委还利用网络搭建了虚拟的“面对面”平台。1月初,浙江省人大代表、青年代表、大学生代表走进《青年时报》市民议政厅,围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主题,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大扶持青年创业的小额信用贷款力度”、“如何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如何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见习基地、引导就业创业”3个话题进行电话、网络直播交流活动。
云南则通过电视访谈、网络交流、广播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对面”活动,在全省掀起热潮。
畅通渠道代青年言
在浙江,一份《关于引导和扶持青年到农村创业就业、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出炉前,就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调研。一份4000多字的议案背后,有两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支撑。
浙江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徐旭是这份报告的课题主持人之一,课题组先后走访了5个地区,与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面对面,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徐旭委员眼中的“面对面”有3层内涵,首先就是要走近青年,与青年面对面,了解青年的需求,第二是要把青年请回来,面对面倾听青年的声音,了解青年对提案议案的建议,第三是要代表青年与党政有关部门面对面,跟踪提案议案的落实情况。
同样在江西,一份《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与管理的联合提案》的出炉也经历了“面对面”的过程。团省委组织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赣州、新余、南昌以及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1000余名青少年包括大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特殊困难青少年、未成年犯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200余名青少年进行了一对一的个案访谈,发放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调查问卷2800份,收到广大青少年写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信600余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关职能部门与青少年、青少年教育专家与青少年、老师与青少年、家长与青少年的面对面交流30余次,同时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专题博客”,多方面倾听青少年的呼声。
近日,云南颁发了第一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而这个奖项的出炉与云南省的“面对面”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月7日,团云南省委在昆明学院举行了2009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团省委书记饶南湖等1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与40多名青少年代表进行了座谈。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团云南省委今年提案的重点。座谈会上,青年代表就此问题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要把这些好建议、好思路融入自己在“两会”上的议案和提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建议和意见丰富和完善了设立“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的动议。
在重庆,两会后对提案议案的跟踪也已开始。把12355综合服务平台扩编建成事业单位的建议已经进入办理程序,加大对少年宫投入的建议已经进入考察阶段……团重庆市委权益部部长潘光伟表示,“面对面”活动增强了提案议案的针对性,也避免了团提出建议最后还是由团来办的现象。
福建省人大、政协会议分别在1月10日和8日召开。1月7日,团福建省委召开青少年事务通气会,邀请部分参加“两会”的青年人大代表、青年政协委员参加,共话青少年事务,就如何借助“两会”的平台,反映青少年的普遍需求进行了探讨。
团福建省委直言不讳:团省委将在政协大会上作《充分重视和正确疏导大学毕业生和返乡青年就业压力》的发言,积极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希望代表、委员能够充分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利用各种方式支持和响应团省委的发言,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此外,安徽、黑龙江、海南、宁夏、陕西等地,也分阶段、分批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面对面”活动,在青少年及其家长中营造了浓厚的参政议政氛围。
探索长效机制
今年2月3日,团广东省委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下发了《关于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的通知》(团粤发[2009]1号),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
作为团广东省委今年1号文件,《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级以上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能力,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青少年成长导师”。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走访、座谈、报告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与不同青少年群体进行深入交流,倾听青少年呼声,反映青少年诉求,进而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级人大、政协提出议案、提案或建议,推动青少年问题的及时解决,推动有利于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出台,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维护机制。
而此前,在广东省人大、广东省政协的支持下,团省委聘请了朱列玉等16名省人大代表和王建平等9名省政协委员担任“青少年成长导师”。
“青少年成长导师”是团广东省委对“面对面”活动长效机制探索的尝试。首批担任“青少年成长导师”中的省人大代表联名向省人大十一届二次全会提交《关于推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建议》。
与此同时,团江西省委通过公开招募、团组织推荐、特邀聘请3种形式广泛招聘热心人士,建立起一支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重点,以学校、家庭、社会和各界力量为依托,以青少年自身为主体,专业化、社会化和职能化相结合的稳定的队伍,将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力量与青少年主体力量形成互动推进,长期关注青少年成长。目前共有200余名热心人士报名。
团江西省委对这支队伍的定位是“联系员、信息员、引导员、服务员、研究员”,由团组织统配,通过团组织为青年代言。此举在江西得到广泛认同。
对“面对面”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索已摆上全国各级团组织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