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
学校对毕业生不是向社会一推了之

大学生就业创业 学校送智力“嫁妆”

本报记者 李剑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13    [打印] [关闭]
    面对四川省屏山县锦屏镇天仙村的巍峨群山,凌华章百思不得其解:在这里,菌床上接种的食用菌种为什么会全部烂掉?这给刚大学毕业回乡创业不久的凌华章一个不小的打击。

    凌华章抓起电话就打给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刘慧老师:“实训环节掌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怎么到实践中就不灵了?”刘老师获悉自己学生碰到了技术“瓶颈”后,连忙驱车赶往现场。经察看,刘老师认为问题就出在灭菌灶上,由于建灶不合理,菌种在接种过程中被感染霉菌。

    在贫困落后的山村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受到观念、技术与设备等一系列制约,为此凌华章再三向母校求援。在他创业之初,学校7次委派老师累计进行54天的技术支持,帮助他解决生产品种的选择、菌种的分析与提纯等关键技术问题。

    如今,这个山村随处可见的不仅是茶园,而且还有食用菌棚。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凌华章高票当选为书记,全村党员把带领大家发展致富的重任寄托在他的身上。

    据该院副院长许亚东介绍,学院10%~15%的毕业生回原地创业,60%的在异地就业或创业。学院对毕业生不是向社会一推了之,而是做他们坚强的“智库”,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技术疑难问题。

    在当前积极倡导大学生到农村或基层创业、就业背景下,如何让他们克服实际困难,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涉农职业院校发挥其定位与专业特长,给广大毕业生送知识“嫁妆”,做智力支撑,不失为一个务实的举措。

    两年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共有212名毕业生到农村任村支书助理或主任助理。这除了学院专业设置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外,83%的学生来自农村,了解“三农”,他们不把进城读大学当做“跳农门”,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愿望非常强烈。

    学院负责就业的李书友老师说,现在学院对有志于到农村就业或创业的毕业生开展岗前知识培训与送智力“嫁妆”活动。首先是教会毕业生如何正确认知自我。大学生去农村说是村官其实不是官,必须做好与村民的融和、服务工作,克服眼高手低的问题。其次是学习村民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村、农业、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是把学院农业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教学资源、专家教授等,为在村工作的毕业生提供服务支撑。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孙宇在海城基层从事种子检验工作,为了让他尽快胜任工作,农学园艺系派种子检验专家钱庆华手把手地培训了一周。据悉,这所学院对80%以上的农村毕业生实行“扶上马、送一程”措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