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公立医院改革航向标定
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坚持公益性主线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因此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据《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我国有公立医院1.6万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2%,拥有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87%多。
最近几十年来,因为“以药补医”机制,形成了扭曲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表示,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目前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题的正道。
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说:“新医改中明确,让公立医院理性地回归公益性,这也是一种解放思想的表现。”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则指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基于保障公民基本健康权益而必须承担的职责,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完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有效保障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说,以收费来维持医院的发展,允许药品差价和检查收费来弥补医疗费用的亏损,淡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因此,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
《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解决“以药补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增加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二是进行付费方式的改变和价格构成的调整、提高医疗技术劳务的收费价格,三是在试点地区增设药事服务费。
“完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根本保证。”李卫平说,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落实补偿政策,也是恢复医务人员尊严,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根本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另外,马伟杭指出,要积极探索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的有效途径。如宁波市在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助政策中,不是单一地考虑给每所医院补助多少经费,而是把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作为改革的目标,提出并建立了与公立医院扩大使用廉价药物相挂钩的经济补助制度,不仅使病人得到减少医药费用的实惠,也有效地调动了医院使用廉价药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推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先行
《意见》指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新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有关专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尚无具体做法和现成经验,因此需要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以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
卫生部新闻办主任邓海华介绍说,近期,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方案,各地将按照方案要求,选择试点地区和单位,在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配合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另据介绍,山东潍坊针对公立医院的多头管理和政府管理缺位现象,将原来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公立医院管理职能统一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同时,成立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公立医院运行的各项事务工作,解决政事不分、政府越位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认为,潍坊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大方向符合《意见》要求,这种组织构架理顺了从政府到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对公立医院的多方行政束缚,实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