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扩胸”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浙江大学是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2008年以来,学校坚持把“解放思想、明目扩胸”大讨论贯穿活动始终,提出浙大人应该成为战略科学家,即依靠良好的科技基础和实力,在国家关注的众多科技领域,首先提出和设计起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取得自主创新的大成果。
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原来5年内重点科研项目承担数不超过5项,如今一年时间就超过10项。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忠标说,这得益于学校提倡教师搞科研要“明目扩胸”后,大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科研工作者不能自娱自乐,也不能小富则安、低水平重复。只有主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为企业解决具有共性的技术难题,才能使个人和学校、个人和企业、个人和国家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重合。
2008年11月,由该学院研发的中国首套电石渣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在新疆石河子运行成功。这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装置脱硫效率达96%,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量30000吨以上,减少粉尘量2000吨。其不仅比原脱硫工艺运行成本降低了50%,还实现了脱硫后的废渣转化为可全部用于水泥生产的石膏。该项目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既实现了环保效率最大化,又能把生产成本降至最小值,实现了以废治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的共性需求,组织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目前已经成为浙大教师科研工作的一个常态。2008年,浙江大学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面和承担任务总量上均处于国内高校前列,在973计划项目、863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产业体系计划项目的组织策划上取得显著提升,2008年度学校科研经费达17.0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8.13%,首次实现了一年增长3个亿的大幅度提升。
“明目扩胸”要求的提出也促使浙江大学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完善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激励机制。为了给科研人员营造“十年磨一剑”的环境,让他们沉下心来搞科研,学校的鼓励政策从原来的跟着项目走转向如今的基地、人才、项目一体化,尤其强调“人”的因素,一些重点领域还设立了“科研特区”,允许科研团队在一段时间内不出成果。“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让我们更加坚定注重科研的内涵发展,强调科研的首创性。”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说。
“明目扩胸”要求的提出,还让教改后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科研方向定位实现了同步。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着眼于培养国家急需的既懂能源又懂环保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突出环境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环境保护与能源生产的密切关系。依托学科的科研优势,该系教授自己开设的新课程和编写的新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占到了79%,其中既结合与国家重大需求对接的科研项目,又有来自实验室和工程现场的丰富“科研素材”。而本科生毕业前至少参加过一次学校的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市场,该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6.7。该系副主任高翔教授表示,毕业生这么“畅销”,得益于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