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十张新面孔
市场:从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
2003年的每个周末,北京亚运村车市都挤满了来看车的人。当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军,亚运村车市被誉为全国车市的晴雨表。5年之间,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迅速崛起。不仅小排量车品牌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调兵遣将,豪华车品牌在建店时也要重新审视小城市的消费潜力。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上牌数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17%。具体而言,广州等一线城市下滑得厉害,上牌数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85%,深圳和东莞下降幅度都超过30%。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省的省会城市,以及广东省的梅州、潮州等二三线城市,上牌量增幅却非常大,一些内地小城市例如西宁,上牌量则翻番。“目前,二三线城市相当于2001年、2002年的北京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说。
渠道:大卖场-4S-群雄并立
在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之前,汽车大卖场曾是销售的主要渠道,北京亚运村车市、广州天河大卖场,都曾生意兴隆。办法出台后,4s店模式和大卖场模式双雄并立,互不相让,但由于政策的倾斜,4S店模式逐渐成为主导模式。
但是,过高的建店成本和经营成本,让不少4S店从一开始就面临困境和质疑,今年北京甚至传出了经销商破产的新闻。为了摆脱高成本压力,目前,除豪华车品牌外,多数品牌已经开始设立3S店、2S店,尽量拓展二三级网点,传统的4S店模式正悄悄变革,多种销售模式并存的格局正逐步形成。据传,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修订《办法》,预计未来的销售渠道,将更加符合中国地区经济不平衡的特色。
价格:从高高在上到走近平民
上世纪80年代,一辆桑塔纳可以卖到20多万元;2004年,这个价格仍在10万元以上;如今,桑塔纳已经跌至5万元区间。5年来,国内车价持续走低,从高高在上逐步贴近普通百姓。桑塔纳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多年来,中国老百姓吃够了车价、尤其是进口车价远高于国外的苦头。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车价终于逐步回归正常。据统计,5年来,国内10万元以下的车型,平均降价都在2万元以上,某些微型车已经进入了2万元区间,一个打工仔半年的工资就可买一辆微轿。而多数豪华车品牌的价格,降幅高达20万元。“未来车价将继续走低,尤其是中高档以上的车型,仍有大幅降价的空间。”专家如是说。
自主:从低质低价到扬眉吐气
5年前,谈起吉利品牌,人们通常会想到价格低、质量差之类的评价。2007年,吉利实现战略转型,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方向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变为“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品质大幅提升,销量也水涨船高,2008年J.D.Power调查显示,吉利APEAL的平均得分上升了20分,名列前茅。
吉利的发展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来,无论是奇瑞、吉利,还是长城、比亚迪,都从初创阶段的低质低价,发展成为具备自主研发技术和能力、销量和品质都令业界瞩目的车企。尤其是比亚迪,不仅在传统车型领域数次成为月度销量冠军,也在电动车领域崭露头角。此外,从2007年,合资车企业掀起了一股创建自主品牌的浪潮,广汽本田、上海汽车、一汽、东风都相继推出了自主品牌。
营销:从面孔单一到百花齐放
4年前,新车上市时,开一场发布会,找几家媒体发一下资料就算完事。当时,在一家豪华车4S店,记者曾听到过这样的对话。消费者问:“可以试驾吗?”销售人员说:“当然可以,你把它买回家,可以天天试驾。”短短几年,激烈的竞争让消费者真正成为上帝,体验式营销成为推销新车的主流模式,想买车的消费者,都可以进入车内摸一把。“试驾了好几辆车,都没有中意的。”一位想购买豪华车的朋友对记者说。
不仅如此,厂家还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营销模式。现在,有的请来绘画大师,用平面艺术打动顾客,有的请来音乐大师,用旋律吸引买主。还有的请来漂移高手,让观众在欣赏特技的同时,记住这个品牌的名字。“未来的营销模式不管有什么花样,都需要以人为本。”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消费观念: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桑塔纳太土了,我宁愿选择一辆吉利熊猫。”一名80后购车者对记者说。他的话代表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2003年之前,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处在买第一辆车的阶段,功能齐全的公商务车成了销售主力,雅阁、桑塔纳、捷达都因此畅销。5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车型种类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悄然改变,选车时更加理性,也更加注重个性。老三样改为新三样,再改为现在的多种多样,正是这一转变的缩影。
统计显示,去年SUV车型销量上涨超过21%,两厢车销量上涨超过14%。而各种跨界车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东风本田的城市SUVCR-V,自上市以来就加价销售,目前仍然供不应求。东风日产的逍客,也一直处在热销状态。这都折射出消费心理的变化。
消费群体:显示低龄化趋势
“我爸妈给我们一人买了一辆小车。”22岁的朱梅卿,刚毕业就有了一辆广丰雅力士作为代步工具。几年前,有能力购买汽车的人,年龄多数在35岁以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有能力为汽车埋单,购车人群显示出小龄化的趋向。豪华车领域也是如此,数据显示,在国内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年龄比国外消费者小10岁以上。
这从厂家的设计也可以看出来,“第八代雅阁的线条更加挺拔锐利,能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广汽本田的技术人员解释说。其实,无论是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还是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都在设计中突出时尚和动感,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而在前几年,国内的畅销车型,包括第七代雅阁、凯美瑞、乃至新三样,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公商务”或“家庭用车”的面孔。
车型:从单一到跨界
这些年,在汽车设计领域,“CROSS”可能是人们讨论最多的一个单词。从2003年开始,跨界风就开始吹向全球。人们不再满足传统车型的单一面孔和功能,而是追求多功能性和多样化。最先在国内跨界成功的当属东风本田CR-V,该车具备轿车的线条和SUV的腰身,一上市就受到追捧,直到现在还加价销售。在它的带动下,东风日产逍客、通用科帕奇、丰田RAV4和汉兰达等车型纷纷上市。
除了SUV,各种跨界车型也层出不穷。不同车型互相借鉴,车市渐呈百花齐放之势。例如福特的SAV车型S-MAX、东风风行的大两厢车景逸TT、奇瑞的BOO级车型A3,英菲尼迪的轿跑式SUVEX35等等。按照一位专家的说法,跨界潮流将是未来十年的主潮流。
产业重组:从序曲到高潮
据统计,中国的汽车企业大大小小有200多家,但产销量多为100万辆以下。美国、日本的乘用车制造商都不超过15家,但多数汽车巨头的销量都在1000万辆左右。整车企业过多过滥、规模化经营较差,大大减小了国际竞争力。因此,提倡兼并重组一直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心愿。但由于种种原因,兼并重组的进程并不顺利,2007年的上南合作,仅仅是重组整合的序曲。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自此,汽车产业的重组整合终于乘上了政策的东风。进入2009年,广汽与华晨、长丰、福汽,奇瑞与江淮,北汽与福汽的兼并重组传闻接连不断。5月广汽成功收购长丰,标志着汽车产业重组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
国际地位:由第七到第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未来仍会有更大增长。”多家跨国汽车品牌的总裁都这样对记者说。5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产销量先后跨越400万辆、500万辆、700万辆、850万辆、950万辆大关,今年有望冲击1000万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国内未来3年汽车产销复合增长率将能保证10%,按此计算,2011年有望超过1200万辆。
然而,市场位居世界第一,并不能掩盖中国汽车产业的诸多弱点。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集中度低、整体竞争力差、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对手。“汽车大国不一定是汽车强国,如何由大变强,是下一个五年中国汽车人面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