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
星期
暑假已至,很多学校仍在上课,有些连早、晚自习都不少——

“禁补令”成了“稻草人”?

本报记者 丁先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7    [打印] [关闭]
    7月11日,星期六,16时,安徽省萧县中学门口。细雨中,中巴客车车主老张懒洋洋地坐在驾驶座上,和售票员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16时4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刚才还空旷安静的校园,突然人声鼎沸,大批学生陆续从教学楼中走出来。老张一下兴奋起来,利索地把一张写有“萧县—黄口”字样的牌子放在挡风玻璃前,迎着学生,大声吆喝起来:“黄口!黄口回家的学生,赶紧上车。”和老张一起吆喝的,还有开往萧县其他乡镇的几辆中巴车的车主。

    17时10分,老张车上已经挤满回家的学生,这些学生即将升入高三。他们的暑假从6月15日开始,6月30日结束。从7月1日起,他们就返回学校开始上课。按学校规定,周日他们可以休息一天,但周日晚7点,他们又必须赶回学校,参加晚自习。

    7月初,教育部联合团中央、全国妇联,再次发出“禁补令”:要求各地将假期还给学生,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的行为,对违规补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近年来,类似的“禁补令”几乎年年都发,但一到假期,很多学校依然“补”声一片。

    学生:“太困了”

    7月11日,星期六。

    清晨5时30分,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后,萧县中学高三学生李勇以及室友们陆续起床。简单洗漱后,5时50分,他们赶往教室开始早自习。

    6时50分,早自习下课。李勇在座位上吃起自带的早餐,随后习惯性地趴在课桌上。教室的嘈杂显然并不影响他的睡意。“能趴的地方有限,但还是想趴一会儿,太困了。”李勇趴在堆满复习资料的课桌上说。

    7时40分,上午的课开始。各科目老师轮番上场,在重复讲授本科目的高考考点之余,不时向学生强调某个章节的重要性,偶尔还会提及某位高分考生的学习情况,以此启发、激励学生。课堂气氛渐渐火热起来,教室也慢慢闷热起来。

    11时20分,上午的课结束。这会儿,李勇已是饥肠辘辘,他快步离开教室,奔向300米外的学校食堂,生怕去晚了,得排队耽误时间。李勇告诉记者,萧县中学现有30个高三新生班,每班平均有60多名学生,目前他们全部在校补习功课。

    15时,下午的课开始。

    16时40分,李勇放学了。因为是周六,下午只上两节课。李勇说,要在非周末时段,下午就得上3节课到17时35分。除早自习外,每晚还有晚自习,19时开始,22时结束。

    “终于放学了。”李勇来到电话亭,和妈妈通了一周一次的例行电话。

    学校:“现在是把耽误了的课时补过来”

    暑假尽管只有半个月,但李勇觉得已经很幸福了。“有些学校的假期比我们还短。”李勇说,有个学校暑假只放了5天。补课期间,该校还向每名学生收取200元的“书簿费”。

    11日下午,记者与萧县中学几位负责招录补习生的老师进行交流。

    “现在正在补课的是高三新生班吗?”记者问。

    一名老师马上抢着说:“没有补课。现在是高二学生在上课。他们因为中间的高考、中考耽误了正常上课,现在是把时间给补回来。”

    记者离开不远,这名声称“没有补课”的老师就对着其他老师大声说:“对外不要说补课。”

    7月13日,针对补课一事,萧县中学一名冯姓副校长坚称学校并没有补课,只是调整上课时间。“高三新生因为中考、高考耽误了正常课时,而且提前放了暑假,现在是把课时补过来。”

    据该校党政办主任王老师介绍,这样做的依据是安徽省教育厅(09)11号文件,他们调整课时的决定经过了当地教育局的批准。文件规定:高三毕业班因大型活动耽误课时完不成教学计划,确需补课,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补习,但补习的时间不得超过因大型活动耽误的课时。

    当记者要求查阅这份审批材料时,冯副校长却说没有审批材料。“我们是口头申请,短时间内的调整说一说就可以了。”

    冯副校长告诉记者,这次调整课时,学校计划7月14日结束补习。但多名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并没有明确这轮补习结束的时间。根据往年的惯例,补习至少要持续到8月,到了8月,如果连续高温,学校会灵活放几天假。天气一直凉爽,一般就不放假了。

    “学生不是搞行政管理的,他们怎么懂得这些内容?”冯副校长说。

    “学校没有义务告知学生课时安排吗?”记者问。

    “有时候,学校的工作做得不够细,有些事情告诉班主任,他不一定告诉学生。”冯副校长说。

    7月15日,记者再次来到萧县中学,发现教室内依然有学生在集体上课,并没有如校方所称,如期于14日结束补习。

    不来补课,就掀课桌

    记者在皖北地区数所中学走访发现,高三毕业班暑假集中上课并非个别现象,部分学校高二学生也加入假期上课的行列。一些教育专家表示,各地补课都很普遍,越是生源大省、高考竞争压力大的省份,补课越严重。假期不补课的地区,反而属于特例。

    假期补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老师也叫苦连天。安徽省淮北市一名王姓高三老师告诉记者:“忙活了一年,确实很累,我们希望利用假期休整一下。但学校要补课,我们也没有办法。”

    对班主任来说,除了应付教学疲劳战外,他们还有一个更加头疼的任务:对不愿意补课的学生,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把学生“请”回学校。

    高三学生赵翠认为假期补课效率不高,更多是心理安慰,所以决定不参加学校的集体补课。但在班主任3次电话催促后,赵翠“屈服”了。“班主任已经向我发最后通牒了,再不过来补课,就要把我的课桌掀掉。”赵翠说。

    假期补课虽然广受诟病,但有些学生并不抵触。他们认为,与其假期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还不如在学校补课充实,毕竟开学后成绩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假期补课屡禁不止,还有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在同一地区几所中学之间,如果有一所学校不补课,往往会被家长认为这所学校“对学生放松,不负责任”。

    “学校也有无奈之处。如果没有高考压力的话,我们假期也不需要补课时了。”萧县中学冯副校长说。

    “我也不愿意孩子太辛苦,但别的孩子都在补课,我的孩子不补,心里不踏实。”一名高中生的家长说。

    当地一名姓赵的高三老师表示,教育部的“禁补令”虽然年年都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这位老师看来,假期补课屡禁不止,根源还在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目前,提倡素质教育,课本作了很大的修改,教师培训时也强调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高考还是要靠分数说话。”这位老师说,“只要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不改变,假期补课依然难以禁止。”(文中涉及学生均为化名)

    本报安徽萧县7月1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