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
星期

次里都支,你真棒!

陈实 王军 特约记者 赵丕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17    [打印] [关闭]

    次里都支正在操作某新型反坦克火箭 何强摄    

    扑灭一场大火,挽救一村群众。英勇行为他只字未提。有人说他“笨”,不知道表功领奖。他却憨憨一笑,低声说:“这是分内事,有啥好说的!”一脸的腼腆。

    8年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留下13处伤疤。有人说他“傻”,和平时期不当“和平兵”。他却说:“战争年代数枪眼,和平时代数伤疤!”

    记下5万字感恩笔记,带出百名优秀士兵。有人讲他“痴”,小卒也想顶大车。他却说:“知恩图报是美德,党员就该当标杆!”

    他,就是成都军区某团藏族战士次里都支。

    从好儿子到好战士

    “感谢党和部队为少数民族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好战士,使我们200多名群众和上百万人民财产免受火灾!”

    前不久,成都军区首长与驻川某团领导先后收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人民政府、人武部、民政局、拖顶乡及受灾群众代表寄来的感谢信、请功函,共同为藏族战士次里都支请功。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今年2月4日晚8时,正在老家德钦县霞若乡霞若村休假的次里都支,突然发现毗邻的拖顶乡落沙村火光冲天。他意识到可能发生了火灾,就一边喊“失火了”,一边组织当地青年赶往现场。

    此时,大火已经吞噬了村头的两栋民房和房后的粮仓,8名抢救粮仓的群众被困在里面。次里都支一头冲进火海,忍着灼烤的疼痛,边往外背人,边指挥转移群众。

    为阻挡火势蔓延,次里都支又用水浇湿全身,跃上一个火势正旺的房顶,打通隔离段阻断大火。忽然,他脚下的一根正在燃烧的木料突然断裂。他从两丈多高的房顶摔了下去,头部受伤当即晕倒。

    从昏迷中清醒后,次里都支的第一句话是:“老阿爹、老阿妈和孩子们都救出来没有?”

    得知200名群众被安全转移,次里都支才安心。他强忍着疼痛,不顾众人的劝阻,继续组织大家清理余火。

    翌日凌晨,大火被扑灭,受惊吓的群众回家了,他也趁夜色悄悄离开了。

    负伤归队后,次里都支对救火的事只字未提。

    有人说,英雄的产生是偶然的。但是,回顾次里都支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这种行为绝非“偶然”。

    “都支这孩子待人实诚,从小到大心里都有乡亲。”记者在次里都支的家乡德钦县霞若乡霞若村采访,年过七旬的孤寡老阿妈肖龙铁木激动地告诉记者。有一年,她哮喘病发作,多亏了16岁的小都支背着她走了3公里崎岖山路,及时送到乡上医院才保住自己的性命。

    2001年冬,在德钦县霞若乡霞若村一户普通的藏家小屋内,当过兵的阿爸拉着刚换上新军装的次里都支满含深情地嘱托:“孩子,你能去当兵是全家人的骄傲,阿爸最大愿望就是希望你能做一名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好战士。”父亲的“入伍动员”让次里都支热血澎湃,更坚定了参军报国的决心。

    刚到部队,和许多少数民族战士一样,次里都支给干部骨干出了不少难题:不懂汉语,训练场上经常做错动作;性格孤僻,不爱和身边的战友交流;吃不惯川菜,经常靠方便面充饥。

    正当次里都支感到彷徨时,团领导从驻地学校请来老师在新兵营办起了汉语补习班,连队干部给他送去《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书籍;炊事班每天给藏族战士开小灶,团领导陪他们一起过藏历新年;班长鼓励他做连队藏语小教员,辅导汉族新战士学说藏语。

    为提高次里都支的汉语水平,连队干部给他制订了“日学十字、周学十词、月学十句、季学十文”的学习计划,别人练字临摹字帖,他怕“花钱”就借来一本《党章》边学边练。他当兵3个月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教育笔记和日记撰写,还渐渐读懂了什么是“党员标准”。

    2005年7月1日,次里都支面向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完成了对党的承诺,也实现了父亲对他的期望。

    从装弹手到神炮手

    新训结束后,次里都支被分到三营炮连某型无后坐力炮排。这是步兵中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小兵种专业。考虑到他文化程度低,连队没有让他做炮手,而是当弹药手。次里都支不肯服输。他一边苦练专业本领,一边钻研炮手专业。

    年终考核时,他在考完弹药手专业后,主动向连队申请考炮手专业。

    这一考,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业余选手”,居然把全连4名“专业选手”都打败了,夺得第一名。

    2002年12月,次里都支所在班奉命配属驻川某部参加迎外军事汇报表演。次里都支第一个向连队递交了申请书,强烈要求参加演习。

    可是,汇报表演当日浓雾紧锁,能见度很低。观摩台上的所有人都为参演官兵捏了把汗。

    随着班长一声令下,次里都支肩扛某型无后坐力炮成战术姿势,快速摇动高低机、方向机,瞄准目标、修正座标、沉着击发。只见炮弹呼啸而出,精确命中目标。

    来访的外国将军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向观礼台上我军方代表翘起大拇指:“verygood(很棒)!”

    2003年3月,次里都支被连队推荐参加全师预提指挥士官集训。5个月的强化训练,他穿坏两副沙绑腿,磨破3双胶鞋,拉断4条背包带,人瘦了一大圈,右臂、左踝上留下道道伤痕。在结业考核中,他一人囊括武装越野、实弹射击等5个单项第一,取得多个课目优秀成绩,被师评为“全优学员”。

    战友们知道,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次里都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500米高寒山地障碍考核时突降暴雨,队干部担心训练安全,提出上次测验合格的学员免考。次里都支是障碍训练尖子,一直担任全队示范教学,他自然是免考对象。

    “战士没有理由因为天气退出战场!”次里都支主动向队领导请求参加考核。

    雨大路滑,他在翻越高板墙时,由于脚下打滑嘴唇重重地撞在墙上,鲜血直流。队领导劝他放弃考核,他抹了下脸上的血水,继续冲向下一个目标。

    次里都支夺得了第三名,代价是嘴唇上半部到鼻子以下全部裂开,缝了整整7针,至今仍有一道3厘米长的疤痕。

    2006年5月,某新型反坦克火箭列装连队。该型新装备,除说明书外,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资料。谁来编写教案?如何施训?道道难题如拦路虎摆在官兵面前,无人敢揭“红盖头”。

    次里都支又一次主动请缨,带领攻关小组全心扎进新装备的研究。白天对照说明书,从部件组成、战技性能、射击诸元入手,晚上挑灯查阅相关资料,整理试训参数。那段时间,他随身揣着的小本子,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就连说梦话都是新装备零部件的名称。

    20天后,当次里都支将2000多组试训参数和一套3万余字的《某型反坦克火箭操作教案》交到团党委议训桌时,顿时震惊四座。细心的团政委发现,次里都支手上贴满“创可贴”,人又黑又瘦,专门在团部为他摆了一桌庆功宴。直到现在,这套教材的封面上都清楚地标注着:编写人:次里都支。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