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
传奇

卖得出去咖啡,卖不出去情调

本报记者 周凯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7-29    [打印] [关闭]
    如不是特别留意,你很难找到方健刚和他的小咖啡店。在宁波最繁华的商业区,这家叫做“泊涯”的咖啡店,淹没在修脚店、棋牌室和随处乱停的奥迪A6、宝马车堆里。

    特地找上门来的人,能从一大堆咖啡器皿中,找到平头、巧克力肤色的小“海归”。但另一个找到他的方式却更容易,只要打开《纽约时报》下属的一家中英文网站,就能看到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咖啡专栏”。

    如果你看得不过瘾,还可以移步到他自己建设的咖啡网站。在那里,他和网友们谈论着对咖啡文化的理解,撰写磨制咖啡的感受,以及交换关于咖啡的书籍和电影。

    “请叫我‘咖啡鬼’。”这个年轻的咖啡铺掌柜一边自嘲,一边往刚调制的摩卡咖啡里加入自制的香草糖浆。他的小咖啡店不足100平方米,放着原木或白色的桌椅。

    他的生活几乎全部与咖啡有关。自小,他就沉浸在爷爷每天都要煮的咖啡气味里。而等他高中毕业,去了马来西亚,读的虽然是商学院,却对咖啡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几年前,他曾因毕业论文,专门考察过云南咖啡的种植状况。后来,他干脆在怒江边上种了一亩地的咖啡树。每年的2~3月份,他都要亲自去把几百公斤的咖啡豆运回来。

    他还拥有一个专门的小型烘焙室。这个房间,不足20平方米,位于宁波郊区空旷的工业园区。屋子里,放置了一台钢琴大小的烘焙机,原木架子上则塞满了棉麻质地的白色布袋。每个布袋满满当当,装满了不同种类的咖啡豆——来自巴西、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

    每个周末,他都会穿上背心、短裤、人字拖,背上矿泉水和苹果,驱车前往烘焙室。虽然室内温度常常高达40多摄氏度,但他却能连续待上8个小时。

    一开始,这个年轻人有很宏伟的抱负。为了开办店铺,他曾周游各个咖啡圣地,向国外正宗的咖啡馆取经。在意大利的时候,他发现,虽然小咖啡馆“比中国卖油条的摊子还多”,但人人都会秉持着恭敬心,换上干净的衣服,摆上当天的报纸,继而小口品评咖啡。

    他也琢磨着将优雅的咖啡文化融入宁波这个海滨小城。不过,他却发现,很多客人来咖啡店并不是喝咖啡,而是为了寻找一个打牌的场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围着原木的咖啡桌,大大咧咧地甩出“红桃K”、“方块3”。喧嚣的声音,常常“可以吓走一群白鸽”。

    他曾试图制止这种行为,甚至设想在墙上贴上“禁止打牌”。不过,这可能会影响他投到店里的一大笔资金。这笔钱直至目前还没完全收回——“赶走客人总不太好吧”。

    他决定把心思放在更为实际的事情上。每周,他都会精心调制主打咖啡。比如,他模仿国外的做法,调制“最自然的咖啡”,并保持果酸在咖啡中的比例。但当他询问“这个咖啡味道怎么样”的时候,客人往往皱皱眉头:“你的咖啡有点酸啊。”

    “理想只是现实的私生子。”这个小老板感叹道。久而久之,他就不再开口闭口和客人谈论深奥的咖啡文化,而是“脚踏实地,做好喝的咖啡,做好玩的老板”。

    为了迎合市场,他每天都会研究烘焙时间该如何调整,才能得到焦度不同、口味迥异的咖啡粉。甚至,他成了“尝百草的神农氏”,每天喝上好几杯原始材料。

    不过,当回到专栏里的时候,这个有点心灰意冷的小老板,就会又开始兜售他那些“阳春白雪”式的主张。在这个占用他主要精力的咖啡专栏里,这位小“海归”决定尝试一个新型写作方案。比如,他要把江南米酒作的《东邪西毒》里的“醉生梦死酒”,放在咖啡专栏里,推荐到国外去。

    当然,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个情调到最后能不能卖出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