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
星期
有令不行 48.5%的人称单位空调设在26摄氏度以下

用电紧张 77.5%的人认为机关
事业单位和国企应做节能表率

实习生 史小宁 本报记者 王聪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4    [打印] [关闭]
    “在办公室里待久了,一出去就感觉脑袋嗡嗡响。”湖北省某高校教师张德猛说,现在武汉市早上的气温都有35摄氏度,于是一进办公室,大家普遍把空调开到很低的温度,“很少有人会将温度再调高点,为了方便学生进出,有的办公室还开着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72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6%的人认为单位里“空调温度过低”,48.5%的人表示单位空调设置在“26摄氏度以下”。其他使用空调不当的情况还包括:一开一整天(60.1%),空调清洁不及时(54.8%),空调房间密闭性不好(35.6%),空调频繁开关(24.4%)等。

    多少人夏天已经没有出汗的感觉了?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教授说,26摄氏度是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夏季空调设置若低于26摄氏度,很容易使室内外温差大于7摄氏度,容易引发感冒、脚抽筋等症状。

    据39健康网日前对364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9.1%的人每天在办公室里待5~8小时,44.7%的人每天在办公室里待8~12小时,21.0%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办公室使用中央空调,冬天太热,夏天太冷,易得“空调病”。

    “一天到晚在密闭的空调房间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微生物、病菌都会增加。”邹骥说,长时间开空调,也会破坏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空调依赖症”。

    “有多少人夏天没有出汗的感觉了?”雅虎网员工徐江泊发现,很多人上班有中央空调,出门坐空调车,回家也照样吹空调。“该出汗的时候就应该出汗,我现在周末尽量抽时间运动,出汗的感觉很爽。”

    怎样预防“空调病”?70.7%的人首选“经常开窗换气”,其次是“空调温度不能过低”(68.8%),65.7%的人认为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65.0%的人说“不能整天吹空调”,53.0%的人会“多喝水”。

    公共机构空调用电量是一个惊人数字

    “其实,回家大家都会注意调高空调温度,节约用电。”北京市某图书出版公司职员于波说,在单位里,浪费用电的情况却不只是空调温度开得低,有的人就算只上一层楼,也按电梯。

    据了解,我国很多地区7月用电负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湖北主网最大用电负荷比去年增长16.6%,武汉市7月14日用电量达到1.09亿千瓦时;浙江省今年新增变电容量1000万千伏安,超过浙江电网去年投运超高压变电容量的总和……

    哪些方法可以缓解夏季用电紧张情况?调查中,74.5%的人首选“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69.9%的人选择“使用高效节能电器、照明产品”,65.0%的人认为要“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接下来依次为:及时关闭电器电源(63.2%),减少电梯使用(36.9%),用电风扇代替空调(28.9%),少开灯(28.4%)等。

    徐江泊说,在单位里,员工很难想到节约用水用电,所以应该多给一些提示,“我们公司在洗手间供应的纸巾盒子上,就特意标注:为节约资源请尽量只用一张纸。”

    在日本工作过的姚晓晓告诉记者,日本人节约意识比较强和各方面的宣传努力分不开。“他们工厂里会进行各种节能改进,比如洗衣机的甩干时间比较短。购买节能家电和汽车时,政府会给予补贴。日本电视台NHK也常在节目中介绍生活中的各种节能小窍门。”

    调查显示,67.0%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普及生活常识;67.9%的人认为节能减排理应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某核电站工作人员潘军认为,我国用电紧张的情况不光是夏季,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中三高企业的浪费较大,所以首先应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再有,公共机构空调用电量是一个惊人数字,应该加强对政府机构、公共建筑、住宅等的节能改造。他建议,对电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累进制阶梯价收费,达到一定的用电量收取相应的高额电费。

    邹骥表示,政府机关在节能上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政府部门办公时,没有必要全打领带穿西服。我记得有一次温总理就穿T恤衫开会倡导大家简化礼仪。政府机构办公大楼,也可以实行空调系统分片控制。”

    本次调查显示,77.5%的人认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应做节能表率;70.7%的人赞成通过减免税的方式,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设施;48.2%的人认为应明确节能执法部门,严厉查处违规单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