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
星期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本 带动“唐山湾”区域共进

曹妃甸:渤海时代新航标

本报记者 李新玲 许海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04    [打印] [关闭]
    曹妃甸早已不是一个沉寂、陌生的地名。几年来,关切、期待和审视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向这里。随着2008年曹妃甸和京唐港区吞吐能力超过亿吨,唐山彻底摆脱了“沿海无海”的尴尬,从而与港口城市的名称相连。2009年3月14日,规划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的曹妃甸新区正式挂牌,让唐山这座在废墟上崛起的城市更紧密地与世界相连。

    现在,曹妃甸最大的工业项目——首钢京唐钢铁联合公司钢铁厂一期一步工程已经以“曹妃甸速度”用17个月建成。在这里,矿石码头运进的矿石,可以在变成钢锭、钢板、成品后,直接通过成品码头运向海内外。

    今年夏天,曹妃甸的投资热更是持续升温——

    6月6日,国资委所属的74家央企负责人走进曹妃甸,“选择曹妃甸就是选择了未来”是大家寻求战略合作的一致心声;

    6月15日,第四届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在曹妃甸举行,海峡两岸经济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企业家和各界来宾共200多人共寻合作商机;

    6月16日,第二届河北——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合作会议举行,来自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际商会和国内重点企业等的500多名嘉宾云集曹妃甸,签订17个内资项目,合同引资136.8亿元;签订外资项目6个,协议引进外资10亿美元。

    新首钢:钢铁产业升级的一座丰碑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首钢“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时,引来了各种质疑:这是不是一次污染转移?首钢到曹妃甸是不是简单的搬迁?如今,这座新钢铁厂一期工程的顺利投产回答了这些疑问:新装备、新工艺、短流程、高效、节约、清洁、可循环……

    “首钢搬迁没有搬来一颗钉子,而是与河北唐钢在曹妃甸联合建设了一个囊括世界先进工艺和设备,能够年产898万吨铁、970万吨钢、913万吨钢材的全新企业,目前投入试生产的一期一步工程基本实现零排放。”1992年就开始参与曹妃甸前期工作的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渤王旬说。

    “首钢选择曹妃甸是必然的。对钢铁企业来说,原料和产品要依靠对内对外两种资源、对内对外两个市场。而曹妃甸的天然港口优势,可以让首钢以最短的流程生产产品。”薛渤王旬说,“曹妃甸是我国南北能源通道的一个节点,另外,钢铁企业建在港口可以充分参与国际竞争。”

    在沙盘前,面对一批批来访的客人,京唐钢铁公司宣传处副处长马晓已经是一个非常熟练的解说员。马晓在解说中透露出对这里环境的深深喜爱:“最重要的一点是空气清新,我们没有一点废物排放,就连高炉水渣、转炉钢渣、粉煤灰都运到水泥厂生产建筑材料。”

    零排放是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新钢铁厂采用了220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达三分之二。毋庸置疑,首钢已经成为钢铁产业升级的一座丰碑,也成为曹妃甸打造循环经济的一个工业源点。

    唐山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曹妃甸的立区之本,着力打造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三大循环产业链;力争在每个产业链上,形成企业间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互用,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无缝链接”和清洁生产,在每个产业之间也形成循环链接。

    唐山市的引资方向很明确,“如果不是环保项目,不是循环经济项目,不是土地集约利用,投资再大、挣钱再多,我们也不要。”薛渤王旬说,他们婉拒的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

    目前,入驻曹妃甸的产业项目,都在三大产业链上。对于单个企业无法形成的废水处理、海水淡化链接,由政府主导完成。

    唐山湾:科学发展,区域共进

    “去年,我们这座楼所处的位置还是大海,现在都成一片陆地了。”曹妃甸疏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连山推开3楼办公室的窗户,指着远处几处洼地里的积水说,“这些水再过几天就没有了。”

    2005年,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成立时,孙连山就来到这里。现在,这位先后在唐山市从事过机械、市政、水工疏浚工作的建设者,在工作之余最想做的是做一个动画片,把曹妃甸吹沙造地、海水退却的过程演示出来。

    “变化太快了,2005年时没人愿意来,现在都争着来这里。”孙连山刚来曹妃甸时担任建设局副局长,当时他和6个同事挤在唐海县县城一间宿舍里住上下铺,“唐山经历过灭顶的大地震,但这里有煤炭、有矿石,资源丰富,唐山人都盼着能更快发展。”

    孙连山的脑海中深深印着“科学发展”4个字:“我们可以向大海要利益,改造开发局部,并带动区域共进,同时与自然协调共存。”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视察期间,称赞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并作出重要指示:曹妃甸是白纸一张,在白纸上要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就新在科学发展,美就美在科学发展。要把它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2007年“五一”期间,温家宝总理视察曹妃甸,要求努力把曹妃甸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如今这颗明珠开始发亮,照亮的是唐山市以及整个渤海区域。

    今年3月14日正式成立的曹妃甸新区,下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国际生态城,规划面积1900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生态良好有湿地”是曹妃甸新区的显著优势。

    以曹妃甸新区为中心,唐山沿海的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形成一条横贯沿海地区的经济隆起带。唐山人将这一发展战略称为“四点一带”,涉及唐山市南部沿海的9个行政区域,面积达5590多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将超过2000平方公里。

    “四点一带”的开发饱含了建设绿色港口、绿色企业、绿色城市的生态理念,带动了全市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仅2008年,这个经济区域实际完成投资近650亿元,占了唐山的“半壁江山”。今年1~6月,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形势下,“四点一带”地区完成投资470多亿元,同比增长55.3%。

    5月1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河北华润曹妃甸热电厂新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建设河北曹妃甸热电厂新建工程,建设两台30万千瓦国产燃煤热电机组。这个项目总投资31多亿元,年发电量32亿~34亿千瓦时,电厂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方式,所排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今年下半年,曹妃甸将续建和新开工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2016亿元。港口建设不断提速,下半年续建和新开工港口物流项目12个,总投资186亿元。

    如今,从曹妃甸出发,一条沿渤海海岸线的高速路已经通车,并与天津滨海新区境内的沿海大道贯通。“唐山湾”已不只是一个概念,曹妃甸也将成为渤海时代的新航标。

    “生态涅  ”引来“金凤凰”

    凤凰山是唐山市区的景观标志,在闹市之中葱郁挺拔。如今,比西湖水面面积大一倍的南湖公园已开园,青山绿水悄悄“走进”了唐山人的生活。

    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煤炭是其传统产业,百余年的持续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地表下沉。在距繁华商业区不足两公里的城市南部,有1800多公顷的采煤塌陷区。这里曾是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其中一处50多米高、450万立方米的巨型垃圾山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成了这个区域最明显的标志。

    2008年年初,唐山市提出“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整合南部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建设91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把南湖这片曾经的城市“疮疤”打造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有山有水的城市中心休闲区。经过科学论证规划和南湖建设者的努力,今年4月30日,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盛装亮相,“五一”期间吸引30多万名唐山和周边游客。

    “如果说震后重建是唐山的第一次涅  ,城市转型则是唐山发展的第二次涅  ,从传统发展转向科学发展,可谓正当其时。”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认为,南湖的开发建设为唐山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平台。

    城市的“凤凰涅  ”,生态环境的改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曹妃甸如火如荼的建设,必将引来一个个人才“金凤凰”。

    李轶,湖北人,目前担任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他的办公室就像一个挂满地图的“作战室”:港区规划图、生态城规划图、土地造地规划布局图、环渤海区域地图……

    “我现在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曹妃甸人,每天会遇到许多问题,也同时解决许多问题,非常有成就感。”李轶2005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同年到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当看到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实施搬迁到曹妃甸的消息时,一直从事经济相关研究的李轶认定,曹妃甸将是环渤海地区一个新的有生机的增长点。

    2007年,李轶在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前赴唐山毛遂自荐,希望到曹妃甸工作。之后,30岁出头的李轶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在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从而加盟曹妃甸。

    目前,李轶分管港口及物流产业,包括港口建设、规划、管理和建设等。对于开发与保护、人与环境的关系,李轶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在曹妃甸的规划设计中已经充分考虑这些关系,比如对一些浅滩的保护、纳潮河的设计等。

    现在,面对曹妃甸新区沙盘的东北部区域,李轶有时会设想今后将自己的小家建在这里。那是一块绿色的区域——国际生态城。在这个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水面、绿色植物、建筑、道路和谐分布。今年年底,这里将有8万平方米住房达到入住标准。

    “这将是一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友好并进的区域。”李轶相信,建成后的生态城中,会有许多像他这样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