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解: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成长反而放慢了
刘浩,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
8月18日下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中国目前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截至7月1日,高校毕业生已经有415万人落实了去向,初次就业率达到68%,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于法鸣强调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见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对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刘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实习经验对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实习既是桥梁,也是最好的认识社会的渠道”。
中国青年报:实习经验多,真能帮助大学生就业吗?
刘浩:我发现,现在许多企业不爱招学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工作经验。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影响学生就业的核心劣势就是没有经验。有学生虽然质疑说,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凭啥非要我们有工作经验?但你毕竟不是诸葛亮。
从客户的招聘需求看,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求求职者起码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学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通过实习。他们待在学校里十几二十年,没有真正进入过社会,实习既是桥梁,也是最好的认识社会的渠道。
中国青年报:听说你们正准备开设一些培训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刘浩:是的。这个培训项目跟实习不一样,是“胜任力”培训,就想通过课程,让学生成为基本符合要求的职场人,让他们明白如何从学校里的“个体竞争”,过渡到组织内的“既合作又竞争”,明白什么是领导力等。
中国青年报:这种培训不能在高校中完成吗?
刘浩:有人说现在高等教育同质化严重,可怕。但我觉得可怕的是不够同质化。学生从进入大学到走向工作岗位,这个过程应该被赋予标准化的素质,使他能拥有满足市场需要的能力,问题是现在很多高校做不到。
我在美国上学时发现,美国学生在上大学前跟中国学生没什么差别,他们主要是在大学里成熟起来的。我一直不解,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成长反而放慢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就业上去,一旦弄不好,大家就都挤在出口了。
中国青年报:网络招聘已经成为当前求职的一个重要渠道,但问题也不少,比如近几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你们的信息失窃过吗?
刘浩:攻击我们网站的人,虽不说每天都有,但确实不少。有些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求职者个人信息。应该说,没有绝对的安全,世界网络招聘巨头Monster也曾自曝家丑,承认遭到黑客袭击,有超过160万条用户数据被盗走,其中包括用户名称、电邮地址、住址和电话号码等。这些数据涉及数以十万计的登记用户。这说明网络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来说都非常严峻。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被人成功攻击并批量窃走简历信息的事件发生,但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网络安全,并继续大量投入研发。同时,为了避免通过正规渠道骗取简历,我们也规定每下载一份求职者简历,企业需要支付10元钱,每个企业最多可以下载2000份简历,目的也是为了尽可能保护求职者的信息。
中国青年报:不少人抱怨网投简历往往石沉大海,是这样吗?
刘浩:这确实是网络求职面临的最大问题。招聘网站最大优点在于方便求职者,网络求职的成本下降得很快。但相对应的,招聘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就大大增加了,因为他们动辄就能收到上千份简历。他们如果对每份简历都给予足够时间阅读处理的话,成本不可想象。所以,这种矛盾目前还没法得到有效缓解。我们也试图研发出批量处理简历的工具,但现在看来,难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