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拿当年说事的好汉
他曾是当地一个国有企业的副厂长。上世纪80年代,那个企业效益非常好,身兼销售科长的爸爸功不可没。到了90年代,全国各地类似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这个地处偏僻城镇、运输成本高昂的老国有企业则慢慢衰落。到了1995年,工厂宣布破产倒闭。
爸爸一下子从掌管200多号人的单位领导变成了下岗工人,处于人生的最低谷。当时,他刚好“四十不惑”。破产一年后,工厂被台商承包了,好多人开始重新上班,但爸爸并不在其列。据说,原来销售科的人联合起来说,如果爸爸继续接任的话,他们就辞职。因为爸爸的业绩实在太好了,可以占到总销售额的80%。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爸爸成了牺牲者。
之后爸爸性情大变,经常酗酒,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和妈妈的关系也逐渐恶化。记忆深处,是爸爸妈妈无休无止的争吵。同时,他对我们姐妹俩的要求也严苛起来。每次我们贪玩或者偷懒,都免不了要挨顿批评。而这些批评总是那么老套:想当年,他一边放牛一边上学,条件多么多么艰苦……他的成绩永远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初一下学期,家里揭不开锅,他只好辍学挣工分……现在条件这么好了,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尽管爸爸说得都没错,但年少贪玩的我们,怎么可能听得进去?总觉得爸爸变了,喜欢唠叨、吹牛,拿我们出气。那时候,爸爸经常召集一帮“狐朋狗友”到家里喝酒,酒过三巡,渐入佳境,就开始胡诌海聊起来:“想当年,我一个人只身去上海,他们(客户)想把我灌倒,结果,我没喝高,他们一桌人全倒下了。后来,合同顺利签下来了。再后来,他们都认我,只要有需要,第一个就想到我……”
“当年去内蒙古,坐那种30多人的小飞机,晃得七荤八素的,当时还是那种喷气式的,你们肯定都没坐过……”
“不是我胡吹,这个厂要是让我来经营,肯定比现在要好得多……”
………
认识爸爸的人,也都为爸爸感到惋惜。他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虽然后来辍学了,但他做过木工,卖过药材,成为镇上较早脱贫的一拨人。进入工厂后,爸爸的管理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从一线工人到小组长,从科长再到副厂长,爸爸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下岗后,爸爸也尝试着做生意,但似乎都不是太顺利,前前后后赔了不少钱,这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再加上家庭生活不如意,爸爸脾气越发古怪起来。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他对我们姐妹俩依然疼爱有加。当然,当时的我们是体会不出来的,对爸爸也越来越疏远。
考上大学后,回家的机会就少了。在外面的世界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爸爸那一套,就更加不屑。但他显然并不介意,经常饶有兴趣地问这问那,然后又开始感叹:“想当年,我们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去放牛,哪像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要是当年我有条件继续读书,肯定能考上大学,说不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呢……”
现如今,爸爸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脾气也缓和了不少。但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也还是很喜欢指点江山,第101次跟我们谈起他的光辉史:“别看你爸我学历不高,在处理世事方面,当你们的老师还是绰绰有余的。想当年,我一个人在青海出差时……”“那些人为什么害怕我继续做销售,因为全国的客户都只认我一人,他们对我充分信任……”
现在的我,对爸爸的唠叨竟然很受用。有时候甚至被“洗脑”,天真地想:“爸爸只是生不逢时,要不说不定他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