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你的嘴唇!”
本届艺术展主题是“发现当代”,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在5天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我从来不会去想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问题”。37岁的艺术家刘韦华站在“厨房”里这样说,“这没法阐释和界定。我只是做我自己思考的事,从生活中找到切入点介入我想谈论的话题。”这次展览,他带来的作品是一个现代厨房的布景以及1959年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就“厨房”展开辩论的故事。
“这个作品放这儿太合适了。”刘韦华说,“这个大厦也是苏联建的,也是一个博览会。”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厨房用具展台前展开一场关于物质生活与意识形态的辩论。在刘韦华看来,他还原的这座整体厨房代表着中国现代某一阶层的生活态度,经过经济危机,需要重新思考50年前的那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秦思源认为刘韦华的作品是“一种历史的重现”,“它跟我们都有关系。”
此次参展的东欧和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不约而同地保持着与历史的相关性,“当代性与历史有极大关系”,秦思源这样认为,“特别是这些东欧艺术家,他们与中国艺术家有很多共同之处。”
35岁的阿尔巴尼亚艺术家Anri Sala在1998年完成的影像作品《Intervista》中将镜头对准曾任阿尔巴尼亚青年共产主义联盟积极分子的母亲。他无意中找到20年前母亲接受电视台采访的录影带,但却是无声的,母亲也不记得当年说过什么了。在聋哑学校老师的帮助下,AnriSala将母亲说过的话一句一句还原。面对这些属于激进年代的话语,母亲反应强烈,她认为自己不可能说过这些话,“注意看你的嘴唇!”Anri Sala对着电视画面一字一字地帮她“翻译”起来。
就在这段影像展示空间的隔壁,保加利亚艺术家内特科·索拉科夫正在刷墙,不过大多数人会把它认作施工现场:他像装修工人一样把墙全涂成黑色,再全涂成白色,然后再全涂成黑色……“这就像我们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几十年里不断地变换。”秦思源这样评价。
另一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则被认为“提供了一种往回看的历史视野”。40岁的艺术家石青在展厅里搭建了几个木制厂房的模型,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拥有集装箱式的外形,每个建筑物严丝合缝地包着一件上世纪50年代的家具。“那时人们聚在一起共享同一件东西,我们没有什么个人空间,那是集体主义的时代;现在我们有大量的个人空间,我们更关注自己的世界,却经常忘记他人的存在。我们总是走向极端。”石青说。
在秦思源看来,艺术家个人的处境与他们的创作方式有极大关系,“你关注一下中国艺术家在讨论什么,日韩艺术家在讨论什么,他们的心态非常不一样。”
日本艺术家用樟脑制成的时钟,随着时间挥发在有机玻璃罩内,形成新的晶体图案;用日常很容易见到的碎石、树杈以及廉价的管道搭建成造型“疯狂”的雕塑;用书签的丝绒编制而成的吊车……“日韩艺术家对材料极其敏感,好像真的有自己的小宇宙一样。他们在一种稳定的状态里创作,环境没有那么多动荡,思考的东西会更内在更细腻。而中国当代艺术家处在迅速发展的环境中,中国艺术家自然而然更倾向于思考一些大的题材。”秦思源说。